早期识别并预防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重要性

彭苗苗

版次:A04  2025年04月21日

新生儿时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此期间新生儿由于尚未发育成熟的消化、免疫、呼吸等系统功能,加之薄弱且敏感的皮肤状态,使其难以有效抵抗外界刺激,极易出现肺炎、黄疸等新生儿常见疾病。新生儿疾病病情复杂、进展较快,如未能尽早识别、及时处理,会给其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家长需多注意多观察新生儿的体征表现,以便及时感知新生儿发出的求救信号,从而尽早就医问诊,对新生儿的健康茁壮成长意义重大。本文在介绍新生儿常见疾病早期识别和预防重要性的同时,简单讲解早期识别方法和预防措施。

1、新生儿常见疾病早期识别和预防的重要性

1.1促进新生儿健康发展

早期识别和预防对新生儿常见疾病风险性和危险性的显著下降具有积极影响。如新生儿黄疸,及时发现治疗可有效减少核黄疸出现,脑组织保护作用确切;新生儿肺炎,远离感染源、增强新生儿体质等预防措施的切实开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范肺炎,进而规避因肺炎进展所致呼吸衰竭、肺出血、脑水肿等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的病症出现。

1.2助力社会家庭和谐稳定

从家庭层面看,常见疾病早期识别预防,可以很好地规避因病情延误给新生儿带来的不可挽回的后果,治疗难度大大降低,利于家长经济和精神压力的减轻;从社会层面看,早期识别预防疾病,可以有效缩短新生儿治疗周期,减少医务人员、药物等医疗资源的投入,进而为更多有需要的病患提供医疗帮助,对社会稳定和谐十分有益。

1.3培养科学健康观念

关注和防范新生儿疾病有助于科学健康观念的形成树立,在观察评估新生儿生命体征、症状表现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对自我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通过重新认识、评价自我健康状况,实现被动治疗疾病向积极预防疾病的转变。

2、新生儿常见疾病早期识别和预防措施

2.1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是因新生儿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弱等原因所致的高发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全身感染反应,故需予以高度关注。本病可分成两种,一是感染性肺炎,致病菌可能源自宫内也可能来自出生后;二是吸入性肺炎,多因吸入乳汁、羊水、胎粪所致。本病与婴幼儿肺炎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咳嗽表现,而是出现喉间痰鸣、口吐白色泡沫、鼻塞等症状,重症患儿还可能伴有口周、拒乳、鼻周发绀等表现,故家长和医务人员务必娴熟掌握了解本病症状表现,以便在新生儿出现相关迹象征兆时,可以尽早识别、及时救治。本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三点,第一强健新生儿体质体魄。家长应多抚触新生儿,予以其充实的安全感;多带新生儿晒太阳,提高其钙质吸收利用率;饮食以母乳喂养为主,配方奶为辅,以便新生儿更好地吸收利用摄入的营养物质;于新生儿餐后1-1.5h缓慢轻柔地协助其开展扩胸运动、蹬腿运动等被动操训练,以增强其抵抗力。第二远离感染源。家长亲朋或医务人员中,如有感冒等病症,需尽可能地避免接触新生儿,或接触时佩戴后口罩,以防范病菌的传播扩散。第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通风,定期消毒清洁,利用空调、空气净化器等工具将室内温湿度控制在22℃-26℃、50%-60%范围内,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保持空气清新整洁;衣物被褥及时更换清洗;家长如有吸烟需求,需尽量规避让新生儿接触到二手烟。

2.2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多因胆红素表达增高所致,可分成两种,一是病理性黄疸。发病诱因有溶血、胎便排出延迟、感染等,常于出生后24h发生,病情严重、进展快、易反复;二是生理性黄疸。病情的发生进展与新生儿胎龄息息相关,早产儿的黄疸出现、达到高峰和消退时间分别为3-5d、5-7d、7-9d(最长4周),而足月儿分别为2-3d、4-5d、5-7d(最长2周)。本病重症患儿还可能并发胆红素脑病,致死率较高且治疗后易出现后遗症,故一旦发现新生儿发生黄疸过早出现、进展迅速、延迟消退、复发等情况时,务必及时告知医师。本病预防重点在于孕妇妊娠期间的饮食调控,建议少食或不食生冷、咸辣的食物,禁烟酒,适当食用黄瓜、胡萝卜等黄色食物,严格按照医嘱控制饮食。

3、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早期识别和预防对新生儿健康成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愿每位家长尽快掌握早期识别方法和预防措施,避免疾病发生,让新生儿免受痛苦、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系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