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肠道负担,远离便秘困扰

江 烨

版次:A03  2025年04月17日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你却在卫生间里眉头紧锁,这或许是很多便秘患者每天都要面对的场景。根据《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2%。这个看似“难言之隐”的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隐患。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便秘?又该如何科学地摆脱这种疾病困扰呢?

一、揭开便秘的“神秘面纱”:成因与危害

便秘并非简单的“排便困难”,医学上对其定义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困难。正常情况下,每周排便3—21次都属于正常范围,但当每周排便少于3次,且伴有粪便干结、排出费力等症状时,就可能是便秘在作祟了。

从生理机制来看,肠道的正常蠕动依赖于肠道平滑肌的规律性收缩、神经系统的精准调控以及肠道菌群的协同作用。当这些环节出现问题,便秘便随之而来。例如,长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导致粪便体积减小,肠道蠕动缺乏足够的刺激;饮水过少,使得粪便在肠道内水分被过度吸收,变得干结难排;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则会削弱肠道平滑肌的力量,减缓蠕动速度。

此外,便秘还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预警信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自主神经,影响肠道正常功能;肠道肿瘤、肠梗阻等器质性病变,也会直接阻碍粪便的排出。长期便秘不仅会引起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还会增加痔疮、肛裂的发病风险,甚至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关联。

二、科学饮食:给肠道“加油助力”

改善便秘,饮食调整是关键。膳食纤维被称为“肠道清道夫”,它在肠道内吸水膨胀,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研究表明,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显著改善便秘症状。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都是膳食纤维的优质来源,例如,每100克燕麦片含膳食纤维10.6克,100克西兰花含膳食纤维1.6克,一个苹果的膳食纤维含量约为2.4克。

除了膳食纤维,水分的补充也至关重要。成年人每天应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建议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晨起空腹喝一杯温水,可刺激肠道蠕动。蜂蜜水、淡盐水也有一定的润肠通便效果,但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需谨慎选择。

此外,适当增加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发酵豆制品等,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酸奶中含有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有益菌,能抑制有害菌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不过,选择酸奶时要注意查看成分表,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产品。

三、运动干预:激活肠道“动力引擎”

运动是改善便秘的“天然良药”,规律的运动能增强腹肌和盆底肌的力量,促进肠道蠕动。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可有效提高肠道功能。此外,一些针对腹部的运动,如仰卧起坐、腹式呼吸,也能直接刺激肠道。

腹式呼吸的方法很简单:平躺在床上或放松站立,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尽量让空气充满腹部;呼气时腹部下陷,缓慢排出空气。每天坚持做10~15分钟,能增强腹部肌肉力量,促进肠道血液循环。

对于上班族来说,由于长时间久坐,可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运动。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一下,伸展四肢、扭扭腰,或做几个深蹲动作,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

四、生活习惯:培养肠道“生物钟”

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对改善便秘至关重要。人体在晨起和餐后会出现胃结肠反射,这两个时间段是排便的“黄金时间”。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尝试在晨起或早餐后30分钟内坐在马桶上,模拟排便动作,久而久之,可帮助建立条件反射,形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也很重要。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肠道蠕动。建议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学会缓解压力,可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避免滥用泻药也是保护肠道的关键,虽然泻药能暂时缓解便秘,但长期使用会导致肠道对药物产生依赖,使便秘症状加重,甚至引发肠道黑变病。

五、中医调理:传承千年的“肠道智慧”

中医认为,便秘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通过中药调理、穴位按摩等方法,可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常见的通便中药有火麻仁、郁李仁、大黄等,其中火麻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郁李仁则具有下气利水、润肠通便的功效。但中药的使用需根据个人体质辨证施治,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穴位按摩也是中医调理便秘的有效方法。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2寸(约三横指)处,是大肠经的募穴,按摩此穴可促进肠道蠕动。每天早晚用食指和中指按压天枢穴,每次1~2分钟,力度以稍有酸胀感为宜。此外,按摩足三里、支沟等穴位,也有一定的通便效果。

六、及时就医:别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如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便秘症状仍持续不缓解,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腹痛加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粪便检查、肠镜检查等,明确便秘的原因,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功能性便秘患者,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外,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给予胃肠促动药、泻药、灌肠等治疗措施。对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则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缓解便秘症状,需从饮食结构调整、运动锻炼及生活习惯改善等多方面综合施策,构建科学健康的生活模式。肠道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得到妥善养护,将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排便功能,促进整体健康状态的提升。对于受便秘困扰的人群,建议即刻采取上述措施,促进肠道蠕动恢复正常,从而有效减轻肠道负担,回归健康生活。

(作者单位系安庆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