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用药存在多种常见误区,这些误区会影响哮喘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治疗的安全性,包括药物选择、用药方法、定期评估和家长教育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儿童哮喘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发作次数,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一、儿童哮喘用药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症状缓解就停药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哮喘症状缓解了,就不需要再继续用药。然而,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即使症状暂时消失,气道炎症可能仍然存在。突然停药会导致炎症反复,病情容易复发,甚至可能使哮喘发作更加严重和频繁。例如,一些孩子在接受治疗后咳嗽、喘息症状减轻,家长自行停药,结果没过多久哮喘再次发作,且发作程度比之前更严重。
误区二:害怕激素副作用而拒绝使用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哮喘的常用药物,但部分家长对激素存在恐惧心理,担心使用激素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导致免疫力下降等。实际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哮喘的一线药物,它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而且,与哮喘未得到有效控制所带来的危害相比,合理使用激素的益处远远大于风险。
误区三:滥用抗生素
有些家长在孩子哮喘发作时,不管是否有细菌感染,都要求医生使用抗生素。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是气道炎症,多数情况下并非细菌感染引起,使用抗生素并不能有效缓解哮喘症状。滥用抗生素不仅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还会增加孩子的肝肾负担。只有在明确有细菌感染的证据时,如伴有发热、咳黄痰、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等,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误区四:自行增减药量
部分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不按照医生的嘱咐,自行增减药量。药量不足可能无法有效控制哮喘症状,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而药量过大则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病情好转了,就擅自减少药物剂量,结果哮喘控制不佳;还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病情加重,自行加大药量,增加了孩子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
二、儿童哮喘治疗的安全性探讨
药物选择的安全性:在选择治疗儿童哮喘的药物时,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发作频率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轻度哮喘患儿,通常首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这类药物安全性较高。对于中重度哮喘患儿,可能需要联合使用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等。在选择药物时,医生会权衡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尽量选择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用药方法的安全性:正确的用药方法对于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例如,使用吸入装置时,如果方法不正确,药物可能无法有效到达气道,影响治疗效果。医生会指导家长和孩子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如使用压力定量气雾剂时要配合呼吸动作,使用干粉吸入器时要注意正确的吸气方法等。同时,医生也会告知家长如何正确清洗和保养吸入装置,以保证其正常使用。
定期评估和监测:在儿童哮喘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孩子的病情进行评估和监测,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症状控制情况、肺功能检查结果等调整治疗方案。定期评估可以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通过定期监测,医生可以确保孩子的哮喘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家长的教育和管理:家长在儿童哮喘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医生会对家长进行哮喘知识的教育,让家长了解哮喘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家长要学会正确识别孩子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如咳嗽、喘息、胸闷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家长要监督孩子按时用药,避免漏用或滥用药物。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生活管理,如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减少哮喘发作的诱因。
(作者单位系淮南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