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版次:A01  2025年04月15日

本报讯 走进八公山区八公山镇蔡洼村,空气中浮动的豆脂醇香取代了昔日的青石巷陌,现代化厂房与豆腐文化主题街区相映成趣。作为“中国豆腐之乡”的核心承载地,该镇以“两蔡豆腐村”地理标志为轴心,构建起非遗传承、产业升级、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豆腐不仅是食材,更是“文化芯片”。八公山镇通过复建古法锅烧豆腐工坊、开设豆腐非遗技艺培训学校,让游客可以亲眼见证黄豆在柴火铁锅中幻化成雪脂琼浆的奇妙过程。文化街区内,“豆腐西施”现场展示点卤绝技,让两千年的技艺在指尖重生。

“我们正把豆腐文化植入城镇肌理。”八公山镇豆制品产业协会负责人介绍,正在建设的加工示范园项目总投资1.3亿元,规划占地29亩。项目全面建成后,日加工能力将提升至150吨大豆,年产值达10亿元。园区通过整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技术,吸引豆制品加工企业集聚。

近年来,八公山镇依托豆腐文化基因与生态资源优势,在农文旅深度融合中努力绘就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的振兴画卷。

在八公山镇妙山村,民宿群落正演绎着现代版的桃源故事,40余间客房将山居意趣与现代舒适完美相融。舌尖上的妙山藏着地道山珍密码。青山园农家乐用土灶煨出的红烧老公鸡,引得食客专程驱车百里;“现摘现炒”的时令野菜宴里,烙饼与香椿煎蛋碰撞出山野本味;益香茶社特产的“欧里棘”野茶,经古法炒制,在青竹院茶室煮一壶便可品尽八公山的春意。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蔡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