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蝶变

赵 阳

版次:03  2025年04月14日

仲春时节,随县水文化调研组下乡开展田野调查。人间四月天,阳光温暖,微风不寒,小麦拔节,百花争艳。车子顺着新桥大道往东一拐,停在阳光湖樾旅游景区的广场上。

下了车,一片浩渺的水面映入眼帘。穿过音乐喷泉,脚前是金色的沙滩。游人们散布其间,有的仰卧着,将身体摊开,享受着日光浴;有的蹲踞水边,任浪花拍打脚踝;一对情侣在水边漫步,喁喁私语,如胶似漆;几个孩童追逐笑闹,声音却被微风吹散。带队的县水利局负责人介绍,这就是过去的马黄岗水库了。

“北有塘,南有江,楚国多陂塘,广岩是大塘,芍陂排二塘,罗陂数三塘,姑嫂寡妇争四塘。争来争去不相让,气破广岩肚和肠。水流光,开了荒,塘底变粮仓,干了广岩塘,淹掉十万八千粮。皇爷怕缺粮,不敢重打上。”江淮分水岭自古缺水少地,这首流传千年的民谣,生动地描述了当地群众纠结于开荒种粮与挖塘蓄水的尴尬心理。

马黄岗水库,就处在民谣中“广岩塘”遗址东南侧。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二》载:“淝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岩)乡西北。”明嘉靖《寿州志》、清光绪《寿州志》也分别对该地有明确记载,一谓广沿塘,又谓广岩塘。沧海桑田屡经兴废,到新中国成立初,广岩塘已萎缩为瓦埠湖上梢的“南小河”,当地人也称作“红旗沟”,曾经的塘区大部分都转变为江淮分水岭区的广袤田畴。遗址区内最大的蓄水面积,就属东侧这座马黄岗大塘了。

1958年,寿县纳入淠史杭灌区总体规划,马黄岗大塘经除险加固,成为寿县境内157座记录在册的中小型水库之一,库容300万立方米,主要担负广岩乡河东村2000多亩农田的灌溉调节任务。

我站在岸边,看库水泛波。微风掠过,涟漪轻漾,旋即消散。这水库的前身,原不过是一片荒岗上的水塘,人迹罕至,蚂蟥丛生,当地村民由景生情,一度把马黄岗称作“蚂蟥岗”。2008年12月,新桥国际机场开工兴建,占用了当地四冲、柳塘两座小型水库。为满足新桥园区工业用水和附近农业生产及生态环保需要,寿县投资1亿元,对马黄岗水库进行扩容改建。工程于2016年2月开工,2016年12月完工。因应新桥国际产业园上马投入建设,扩容改建后的马黄岗水库,正式更名为新桥水库。

新桥水库水面占地1693亩,库容601万立方米,为国家小(一)型水库。为保证安全运行,水库除对库盆进行扩挖外,还新建了泄洪闸、泄洪河道,完善了管理组织和制度。建成当年,新桥园区结合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和发展文旅事业,在库区植树布景,增设游乐设施。由于新桥水库离合肥只有一步之遥,天上有飞机,水面有轮船,陆地有高速,地下通轻轨,水库旁的阳光湖樾旅游景区应运而生。

水面上,偶尔掠过几只水鸟,拍打着翅膀,发出轻微的声响。它们大约是从机场那边飞来的,在新桥国际机场起降的钢铁大鸟的映照下,这些自然界的飞禽显得格外渺小。然而它们并不理会人类的宏伟工程,只管在这新生的水域里觅食、栖息。

阳光下,水色青得发亮,映着天光,竟显出几分圣湖的气象来。我一下子理解了,县水利局的同志为什么在介绍时,一叠声地要把这片蝶变的水域称作“圣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