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市政协四次会议召开期间,市政协委员、中国联通淮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章轶的发言《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推进智算中心建设》倍受关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志强在听取发言后当即批示,由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落实。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智算作为重要“底座”支撑,已成为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资源要素。安徽省作为国家“东数西算”战略部署中长三角数据中心集群的一部分,正在加快建设和布局智算中心。2023年,我市大数据基地年产值突破128亿元,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目前全市共有4个在建数据中心,规划智算2300PFLOPS。
章轶告诉记者,我市智能智算发展仍面临着一些困难亟待解决。智算基础储备不足。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南)数据中心规划建设机架20000架,2016年完成一期建设6000架,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且需进行专业化改造才能支撑智算业务。智算使用成本较高。目前省内合肥、芜湖、马鞍山和宿州四市出台了智算相关补贴政策,我市平均电费较西部地区约高一倍,因智算租赁市场目前价格较高(平均每P可达1万元/月),智算使用企业对价格敏感但对智算提供地点不是太关注,我市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智算资源共享不足。淮南市大数据交易中心规划起步较早,已初步具备数据资源整合交易能力,但缺乏专业运营机构和人员系统化推进,数据是智能智算的重要基础,目前淮南市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高,数据孤岛现象还比较普遍,制约了智能智算的深度应用和发展。应用场景不够广泛。智能智算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推荐系统。尚未形成全面覆盖、深度融合的应用格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能智算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智能智算水平,持续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与动能,章轶提出建议,加强智算基础储备,应加快智算基础设施规模提升和布局,全力保障2025年完成4000p智算规模,将淮南市大数据产业智算中心打造为标杆项目,加大对智算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力度,同时鼓励并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探索创新智算共建共享举措,优先协调解决能耗、土地等指标,优先建设绿色低碳、存算一体、无损传输的智算中心,开展常态化跟踪监测和评估优化工作,提升绿色智算占比。降低智算使用成本,充分利用我市综合能源和绿电资源等优势,研究建立算电一体、联动运行机制。鼓励算力中心采用源网荷储等技术,探索推进电力储能、液冷实施方案,叠加运用各类电力惠企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打造智算应用新业态,推进智算共享、智算错峰等新模式,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商业化落地,建立本地异构智算调度平台,整合、调度全市智算资源,形成可量、可计、可售模式;进一步扩大智算补贴政策适用范围,对在市外使用本市智算的单位也给予一定补助,实现智算产业生态的双招双引。智算数据资源共享,推进大数据交易中心体系化专业化运营,做好普惠金融、卫生健康两个领域数据的应用试点;制定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清单,在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开放可以公开的行业公共数据;引进培育数源商、数据开发商、数据服务商等多元主体,推动数据的采、存、洗、标、训等业务全面发展。拓展智算应用场景,推动政府治理、社会民生、产业升级、企业管理、科学研究与计算仿真等场景应开尽开。举办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吸引更多创新项目和团队来淮落地;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矿山、智慧营销、智慧办公、智能交互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示范,推动智能智算在更多领域实现深度应用,打造大模型及多元化行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