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遗传与传染机制分析

鲍学浩

版次:A04  2025年04月11日

大家都知道,癌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但很多人并不清楚,癌症其实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身体问题,它往往还与遗传和传染因素有关。本文我们将带大家一起探索遗传和传染因素在癌症病理机制方面的奥秘,希望能够对大众更加清晰地了解癌症有所助益。

一、癌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

基因是人体内的一组特殊物质,负责编码蛋白质和其他重要分子。当某些基因发生错误(称为基因突变)时,它们的功能就会被改变,导致细胞异常增殖,最终形成癌症。已知的有家族遗传史现象的癌症如下列几种,一是乳腺癌:如果家族中有一位近亲患乳腺癌,则其他成员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3倍,如果有两位近亲患乳腺癌,则其他成员患癌率将增加7倍。二是结直肠癌:20%~30%的肠癌患者有家族史,90%以上的肠癌是肠息肉演变而来,最典型的就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大肠中有数万个腺瘤性息肉。三是肺癌:35.8%的肺癌患者有家族史,在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高达58.3%。如果家族中有一位近亲患肺癌,那么有吸烟史的近亲患肺癌的风险要比一般人高14倍。此外,有文献报道携带有BRCA1基因突变者,一生中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分别是50%~85%和15%~45%,而携带有BRCA2基因突变者,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分别是50%~85%和10%~20%,由此可见基因检测对癌症防治的重要性。

二、癌症的传染性分析

癌症本身不会传染,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组织细胞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如生长、增殖等是有序的,不会发生混乱。但当人体长期接触致癌因素,如化学致癌物、放射线、某些细菌和病毒后,会引起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细胞生长失控,这些失控了的细胞也就是癌细胞在体内“疯长”,形成肿块(或肿瘤)。理论上,癌症发生传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患者的癌细胞能够进入健康人体内以及癌细胞能够在健康人体内存活和生长。首先,癌细胞体积很大,很难通过日常传播途径比如呼吸、饮食和接触等途径进入健康人体内。其次,人体有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识别和消灭外来的“入侵者”,即使癌细胞通过偶然的机会进入了健康人体内,也会被免疫系统清除掉。实际生活中,长期与癌症患者接触的肿瘤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癌症发病率也并不比普通人高。因此,可以确定癌症不会通过亲吻、接触(拥抱握手)、性生活、共用餐具等日常生活方式来传染。

三、常见的误解与误区

一是“癌症不会传染”:癌症没有传染性,但不代表导致癌症发生的病毒和细菌不会传染。有些癌症的发生与一些微生物感染有关,比如肝癌的发生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胃癌的发生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二是“感染了某种病毒就会得癌症”:病毒进入身体是否会致癌,与病毒种属有关,某些病毒可能会引起癌症,例如HPV可引起子宫颈癌、肛门癌等,HBV、HCV可引起原发性肝癌,EB病毒可以引起鼻咽癌、淋巴瘤等,因此该类病毒进入身体可能会致癌。还有些病毒不会直接引起癌症,但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增加发生癌症的风险,例如HIV,感染HIV后,会导致免疫力严重下降,在疾病晚期可能会出现卡西波肉瘤等肿瘤,进而危及生命。三是“只要不接触患者就没事”:与癌症患者共处或分享物品并不一定会传染癌症,但这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如果室内空气存在某些致癌物,比如厨房油烟污染,或家庭成员中有人吸烟,加上通风不良,大家都呼吸着相同的空气,空气中的致癌物就会形成家庭共同的致癌因素。

四、预防癌症的小贴士

首先,定期体检,按时接种疫苗(例如HPV疫苗),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还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其次,注重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抽烟者比不抽烟者患癌风险高7~11倍,长期大量、过频的饮酒也会大大增加肝脏、食道、胃等多脏器的损害,长期吃过热、过冷、过咸、过辣、过酸的食品可以直接造成消化器官的损伤,长期吃过期、变质、煎炸、烧烤等富含致癌物的食物可诱发癌变,长期吃霉变的食品容易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长期精神压力大或失眠,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各种身心疾病接踵而来,容易导致肿瘤发生。最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尽量少触摸共享物品,并注意保持手部清洁,以降低感染的几率。

癌症不仅仅是个人的身体疾病,还与遗传和传染因素相关,了解癌症的遗传和传染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癌症的发生。同时,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健康问题,避免因误解而忽略重要的预防措施。愿每个人都能够远离癌症困扰,拥有健康身体和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系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