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对西方现代化路径的简单移植,而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化的全球趋势、走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如和谐、包容、民本思想以及生态观念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精神资源。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努力实现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结合中国自身文化、历史和社会特点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发展模式。其发展过程不仅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及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一、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着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赓续及人民群众精神富足、文化富足夯实了基础。因此,以中国智慧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实现人民共治、共管,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之一。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文化教育、文化建设、文化传播、人文发展等作为社会治理的内核,无论是土地改革,还是基层政权建设,党始终强调“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使党在参与社会治理的初期阶段取得重大成果。此外,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与挖掘。因此,党领导人民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礼仪、诚信、和合等理念也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共治共管提供了重要内在指引。
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天人合一”的中国式哲学构筑顺应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系统生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在这一发展理念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更要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层面持续加大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及经济资源投入力度,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健康、舒适与宜居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以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基本保障,不断将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为发展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此外,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并非局限于一山、一水、一地,而是要充分摒弃孤立主义发展思维,进一步以全人类民生福祉为内核,与全球各国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事业上做好紧密合作,秉持“齐抓共管”的发展原则,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全球性挑战。力求在全球化发展新格局下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以可持续发展推动全方位、全视角及全维度的稳步前进,切实通过技术创新、绿色转型、清洁能源开发等途径,推动全球经济向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最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发展理念为主旨,依托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果实现共同繁荣。
三、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既将“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作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科技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又将科技伦理、道德规范及法治建设等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抓手,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道德利益与物质利益的和谐统一。“义利之辩”是中国古代伦理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命题,“重义轻利”“舍生取义”“以义制利”等思想,都体现了历代思想家对“义”与“利”的理性思考,正确的义利观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伦理思想。“义利统一”发展原则强调个人与社会、道德与利益的和谐共生,其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的道德价值观高度契合,使“义利统一”发展原则能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过程。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义利统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精神的一种延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导向,持续加速发展成果的转化,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夯实基础。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经济发展的成果能惠及全体人民,并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同时,建立一个“以德为先、以法为要”的社会发展新模式,为社会各群体、各民族共同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建设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民生为大”,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党的发展建设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一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融入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对这一思想的生动诠释及重要实践。人民民主专政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注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正是来源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各族人民的共同决议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因此,依托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望,也是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及“善为国者,藏之于民”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传承。此外,人民群众的事情由人民群众来商量解决,确保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政治协商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高超中国智慧,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发展目标发挥着重要牵引作用。
(作者单位系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