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与依靠力量,必须坚持与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有助于国有企业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企业发展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一致,促进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的沟通、协作,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共同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企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其中,国企要建立健全党组织学习领导机制,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学习责任体系。在体系建设方面,国企要从上层到基层,明确每一级党组织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确保党的创新理论能够层层传递,深入人心。例如,国企各部门可以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时间、内容、方式及要求,确保学习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同时,要加强对学习情况的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学习考核机制,将学习成果作为党组织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学习取得实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组织民主生活会、党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国企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要增强党员干部及职工的党性修养与组织纪律性,引导党员干部、国企职工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把握其深层逻辑及内在联系,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此外,为强化学习效果,国企可以组织党员干部及职工深入基层一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来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借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二、丰富学习形式,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避免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激发党员干部、国企职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学习方法,拓宽学习渠道。譬如,通过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便捷的学习方式,让党员干部及职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利用企业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讨论、交流,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此,通过丰富学习形式与方法,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加贴近职工思想实际与工作实际,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企业文化宣传、文化活动等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引导党员干部及职工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与精神支柱,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与精神动力。
三、强化实践锻炼,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行动
国有企业必须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融合,通过实践锻炼深化理解、认知,确保学习成果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可以设立各类实践项目,让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可以组织党员干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项目,鼓励党员干部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推动企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实践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党员干部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学到东西,取得实效。在工作实践方面,国有企业要大力鼓励党员干部及职工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并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此外,国有企业还要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紧密结合,确保学习成果能够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科学决策和战略部署。通过引导党员干部及职工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意义、实践价值,将其融入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与各个环节,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四、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国有企业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良好氛围
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学习激励机制,对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及职工给予充分的表彰、奖励,以此激发党员干部及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其中,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学习标兵、优秀学员、创新先锋等多种荣誉称号,对在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党员干部及职工进行表彰和宣传,使其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国企还要将学习情况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让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党员干部及职工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除物质奖励和精神荣誉外,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人文关怀、教育关怀等方式,激发学习热情。要建立健全学习档案,详细记录学习情况和成果,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在建立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注重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确保激励措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现象发生。同时,要加强对激励措施的宣传及引导力度,让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增强国企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其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作者单位系中共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党校济宁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