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献余热 薪火相传育新苗

——记寿县双桥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周晓云

版次:02  2025年04月10日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我从事关工工作已经10个年头。只要精力允许,我会继续做下去。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奉献,何况我从事的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光荣事业呢。”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寿县双桥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周晓云表示。

2015年,周晓云开始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10年来,她奔波在田间地头、学校、村镇,凭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创新推进关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2024年,双桥镇关工委被安徽省关工委授予“十佳关工委”提名奖,双桥镇乐龄聚爱工作站被淮南市离退休干部工委和市老干部局授予市离退休干部正能量品牌工作站。

“干‘关工’就要想‘关工’、研究‘关工’”。周晓云积极争取镇领导支持,镇、村、学校建立健全21个关工组织,实现了应建必建。镇关工委办公设施齐全,档案资料规范,办公保障达到“八有”标准。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上任伊始,她就深入基层调研,跑遍了全镇14村和6所学校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各中小学生数、留守儿童数、困难家庭学生数、“五老”人员数,迅速熟悉关工业务,自己动手写材料,为开展关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工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归结到具体工作,就是要以单位为阵地、活动为载体,整合各种资源为关工所用。”周晓云加强协调、统筹资源,镇关工委与镇老年学校、老教委、离退休党支部加强交流,组织“五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关工助力”活动,每人结对帮扶一名困难留守儿童,助力镇乡村振兴工作;组织“五老”人员参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协助抓好文化市场监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各学校、妇联配合,努力抓好全镇青少年家庭教育工作;与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等单位协调配合,成立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团,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与团委、文广站、学区管理中心等单位配合,联合开展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农业“六站”协调配合,开展种植、养殖、水产等科技培训,加强对全镇青年农民的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与民政所、人社所、妇联、共青团等单位配合,开展贫困家庭扶贫救助及捐资助学活动。2024年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全镇共资助21名贫困学生,资助金额2.23万元。

目前,双桥镇建立了一支有领导层、骨干层、志愿者参加的近300人的“五老”工作队伍,根据特长和兴趣爱好,成立5支不同类型的“五老”志愿者服务队。近年来,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翰墨暖人心,送福送春联到敬老院”、“九九”重阳节慰问五保老人、“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开展非遗传承、文化宣传、书法绘画等进乡村、进学校活动。

在关工工作中,周晓云始终是一心奉献,满腔热忱。每年“六一”和春节期间,她都要带领部分“五老”人员看望慰问困难家庭学生和留守儿童;近几年,她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捐款,救助困难留守儿童和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0余人;她和同事一起资助双桥小学的一名家庭困难小朋友,帮助他从家庭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阳光少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10年来,周晓云用执着与奉献,诠释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心爱护,也彰显了一名“五老”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