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军民融合 共叙鱼水情深

版次:02  2025年04月10日

本报讯 近年来,八公山区通过制度创新、社会聚力与军民共情,让双拥之根深扎沃土,鱼水之情浸润人心。

制度筑基,长效保障暖兵心。八公山区将双拥工作纳入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构建“四纳入、八落实”机制,让双拥工作融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议军例会、军政座谈等八项制度,累计为231名立功人员发放奖励金15万元,并建立优抚资金年增长机制,实现抚恤补助动态调整。该区主要负责人常态化走访优抚对象,在春节、“八一”期间深入家庭慰问,倾听需求,传递关怀。

社会聚力,全民拥军成风尚。该区80余家商户、医疗机构为现役及退役军人提供优先优惠服务,覆盖餐饮、医疗、文旅等领域,形成“拥军生态圈”。退役军人凭优待证可享景区半价、酒店折扣等福利,单次消费节省数百元。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拥军实践,如企业慰问“中国好人”退役军人金祝兴家庭,商户提供爱心义剪,新庄孜医院开展义诊惠及200余人次等。战鹰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参与社区服务,守护老兵生命健康与生活环境。

文旅赋能,文化基因永传承。依托历史文化底蕴,八公山区打造“双拥+文旅”“双拥+教育”品牌,建设双拥游园、双拥特色学校、双拥大观园等阵地,推动国防教育融入日常;开展军营开放日、老兵口述历史等活动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怀;举办云端祭扫英烈、“红领巾致敬老兵”等仪式播撒红色种子。昔日工矿区以文旅赋能绿色转型,通过文艺演出、研学活动弘扬军民团结,让“绿水青山”滋养军民共荣新生态。

(本报记者 张昌涛 本报通讯员 范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