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并非指一种疾病,而是病毒性咽炎、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和肺炎、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的统称,多见咳嗽、鼻塞、发热等症状表现。儿童因呼吸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加之气候多变、烟雾粉尘刺激、家族病史等因素影响,成为了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群体,且因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患儿数量在所有就诊患儿中位居首位。因此,高度重视并切实开展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应对,对儿童健康茁壮成长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5点预防应对措施,以期可以更好地保护儿童呼吸健康。
1、营造良好居住环境
第一维持室内空气清新。勤通风,以加快室内污染物的稀释、排出速度,杜绝病原菌滋生;室内装修优选符合GB/T 18883标准的水性涂料,以确保甲醛释放量低于0.08mg/m^3;使用空气净化器等工具,保障室内PM_2.5浓度始终在25μg/m^3以下;等等。第二关注室内温湿度调控。恰当适宜的温湿度可有效改善儿童呼吸道黏膜湿润性,对病原菌附着和传播的规避十分有益。对此,开展温湿度的分区域控制,睡眠区以20℃-22℃、50%-55%为宜,可很好地切断尘螨繁殖复制进程;浴室以湿度<60%为宜,可很好地防范霉菌出现生长;客厅等其他区以18℃-20℃、45%-50%为宜,可很好地预防气溶胶的传播扩散。第三消除过敏原。家长不可在室内和车内吸烟,以免儿童接触到二手烟;使用防螨床罩、除螨仪等用具,以减少尘螨滋生;儿童衣物被褥每周使用60℃的温水清洗,如儿童有毛绒玩具,还需将玩具包裹后置于冰箱冷冻区冷冻24h。
2、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第一规律作息。良好优质的睡眠是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根本基石,对免疫力提升增强十分有益,故家长应协助儿童培养早起早睡的睡眠习惯,确保其休息充分、睡眠充足。第二适当运动。跑步、散步、游泳等运动有助于儿童心肺功能的强健和免疫力的改善,其中散步等室外运动还可以增加儿童接触微生物的机会,对其免疫系统的良好发育极为有利。第三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家长应予以儿童洗手指导,洗手的关键时刻在餐前、便后、打喷嚏后等,洗手的正确方式为温水湿润-与手心掌面均匀涂抹洗手液或肥皂-两手对搓20-30s,保障每个部位都能够有效清洁-温水冲洗泡沫后擦干。关注口腔和鼻腔的清洁维护,如早晚刷牙,每次至少刷3min,饭后漱口;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规避过敏原堆积。注意公共卫生,教育儿童不可随地吐痰,如有咳嗽、打喷嚏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纸巾遮掩口鼻,以防口鼻接触到手部,并将纸巾丢弃在垃圾桶内,以降低病原菌传播风险。
3、科学饮食均衡营养
均衡全面的营养补给是儿童体质体魄强健的关键核心,如新鲜果蔬中富含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可有效抗氧化、抗炎,鸡鱼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可很好地提高儿童抵抗力。此外,足够的水分摄入十分必要,尤其是天气炎热时或运动后,务必饮用足够的水分,水分可以起到稀释粘液的作用,对呼吸顺畅、体内毒素排出具有积极影响。再者,家长应叮嘱儿童尽量不食用加工食品。
4、构建疫苗防护矩阵
家长应依据儿童具体年龄带领其前往疫苗接种处进行疫苗接种,如月龄2、4、6个月接种肺炎结合疫苗,可免疫肺炎链球菌感染,月龄3、4、5个月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可免疫Hib侵袭。同时每年9-10月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防范流感病毒侵犯。
5、特殊情况的应对处理
如遇雾霾天气,依据污染程度予以针对性防范,如空气质量指数(AQI)>100时,尽可能地选择室内活动,室外活动时间缩减30%;AQI>150时,家长应严格按照GB/T 32610标准选择儿童专用的PM_2.5口罩,并根据佩戴要求规范帮助儿童妥善佩戴,以确保口罩防护作用的最大化;AQI>200时,利用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等工具全天候地为室内输送新鲜空气,排除香烟味、油烟味等有害气体,并酌情补给维生素E,以抗氧化。此外,定期体检是发现儿童健康问题并及时予以干预处理的重要举措,故家长应结合医务人员和儿童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儿童体检时间,特别是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儿童,更应加以重视,于医师指导下开展预防治疗。
6、总结
综上所述,营造良好居住环境等日常护理措施的积极开展可以为儿童的呼吸健康构筑坚固有效的防护屏障,进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呼吸系统疾病风险性和危害性。
〔作者单位系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