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属于全身性过敏反应,发作速度快,可累及皮肤、心血管等多个系统,若未及时落实急救工作,患者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过敏性休克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揭秘急诊护理如何挽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生命!
1、什么是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在急诊较为常见,以血压降低、全身皮疹以及呼吸抑制等为典型表现,早期症状较轻,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头晕、心率过速、意识模糊等表现,情况危急者会因心跳骤停而死亡。
引发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抗生素、化学试剂以及局部麻醉剂为主的药物,另一类则是以胰岛素、抗血清、牛奶、蛋白酶、蛋清、海产品以及花粉浸液等为主的特种蛋白。在以上过敏原的作用下,肥大细胞以及嗜碱细胞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并释放出缓激肽以及组织胺等炎性介质,促使全身血管扩张,并且会导致血管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引起血浆外渗,有效循环血量随之降低,最终引发过敏性休克。
2、过敏性休克的急诊护理措施
2.1脱离过敏原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需第一时间脱离过敏原。对于经皮肤或呼吸接触摄入而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应立即隔离相关物质,譬如昆虫、花粉等。对于因摄入鸡蛋、花生、海鲜等食物而发病的患者,遵医嘱留置胃管,视情况进行洗胃。抗生素、生物制剂等药物也是常见过敏原,对于这类患者,应立即停药。
2.2调整体位
良好的体位有助于休克症状的改善。接诊过敏性休克患者时,首先要将其调整为平卧位,并且要使其头部保持侧偏,以免发生误吸。若确认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应调整为中凹位,即头部、胸部以及双下肢抬高,与地面或床面保持20°角,这一体位有助于气道通畅和静脉血回流,能够减轻缺氧程度、增加心排出量,从而缓解患者症状。
2.3氧气支持
及时提供氧气支持是纠正缺氧状态的有效举措,也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基本措施。在高流量吸氧(每分钟吸入氧气4-5升为宜)的同时,要有效清理呼吸道内滞留的分泌物,基于实际情况采取气管插管等措施。
2.4 肾上腺素支持
对于过敏性休克患者而言,肾上腺素是急救护理的首选药物。若情况危急,可通过肌内注射给药,将剂量控制在0.3-0.5毫克以内,以大腿中外侧为穿刺点能够促进药效快速发挥。重症患者应在肌内注射后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匀速注入稀释后的肾上腺素,以免耽误抢救时间。静脉用药期间需做好心电监护,积极预防室颤以及高血压危象等不良事件。
2.5液体复苏
若患者循环系统稳定性欠佳,还需在肾上腺素支持的同时进行液体复苏。根据患者体重确定输液量,优先选择等渗晶体液,譬如生理盐水。若需进行人工胶体扩容,可选择琥珀酰明胶等安全性较高的胶体。
2.6开通双静脉通路
快速开通双静脉通路,便于药物治疗和液体复苏的同时进行,提高抢救效率。
2.7用药护理
结合患者情况规范进行用药护理。早期可静脉输注糖皮质激素,以达到抗过敏作用。心动过缓者,及时提供适量阿托品。若患者对肾上腺素无明显反应,遵医嘱给予高血糖素。伴随支气管痉挛者,利用支气管扩张剂来缓解痉挛。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积极寻找过敏原并掌握过敏原作用机理,据此选择相应的拮抗药物来抵消致敏作用,加速症状缓解。
2.8观察与记录
对患者心率、血氧、血压等关键生命体征以及神志、症状变化情况展开动态化监测,条件允许时可以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持续观察,便于及时评估患者状态以及急救护理效果。抢救期间准确记录各项数据,并在抢救后的6小时之内对相关记录加以完善,为后续处理提供确切依据。
2.9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面部表情及心理活动变化,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积极提供心理安慰与支持,耐心讲解治疗方案并告知治疗进度。随时解答患者问题,使用鼓励性语言来增强患者安全感与自信心,以缓解其恐惧感以及悲观情绪,使其保持良好身心状态。
过敏性休克的危害性不容小觑,准确识别早期症状和具体过敏原并及时落实相关处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过敏反应、缓解过敏及休克相关症状。以上急诊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应对过敏性休克,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系当涂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