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咽喉疾病,这些习惯让嗓音清润

孙艳芹

版次:A03  2025年04月09日

无论是在日常交流中,还是在工作中,健康的嗓音都能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然而,现代生活节奏快,空气污染、环境变化、压力过大等因素,都可能对嗓音产生影响。久而久之,一些咽喉部疾病悄然袭来,使嗓音受到损害,甚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保护嗓音其实并不需要高深的医学知识,很多时候只要调整一些生活习惯,便能有效地防止或减轻咽喉部疾病的困扰。本文就来一起了解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护嗓音,减少咽喉部疾病的发生。

一、合理使用嗓音,避免过度劳损

如果过度使用嗓音,容易引发喉部炎症、嗓音沙哑等问题。很多人可能会因为工作或日常生活需要,长时间的大声说话或喊叫,这样的行为会造成喉部疲劳,甚至损伤声带。要避免嗓音的过度劳损,不要长时间不停地说话或唱歌。如果必须长时间讲话,要在讲话间隙进行休息,给嗓子一点恢复的时间。如果工作中需要频繁开会或发言,在说话时要注意语气和音量,尽量不要大声喊叫。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大声说话,因为过度用力可能会伤害声带。

二、保持充足水分,时刻滋润嗓音

良好嗓音离不开良好的湿润环境,缺水会导致喉部干燥、发炎,从而影响嗓音的质量,尤其是长期待在空调房或干燥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湿度较低,很容易造成嗓子不适。平时应该多喝水,尤其是温水,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饮料刺激喉咙,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润喉的饮品,如菊花茶、枸杞茶、梨水等,滋润嗓子,缓解喉咙干燥的症状。如果嗓音特别疲劳,可以试试盐水漱口,帮助清洁喉部,减少细菌滋生。

三、注意空气湿度,避免环境干燥

在寒冷的冬季或空调环境中,空气的湿度往往较低,这时喉部容易受到干燥空气的刺激,使嗓音变得沙哑,引发咽喉炎等疾病,在这种环境下,要特别注意保持室内的湿润度。可以使用加湿器来调节室内的湿度,尤其是在空调房里,要放一盆水在室内,或者在室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增加空气中的水分,改善空气质量。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助于保持嗓音的清晰和润滑。

四、注重合理饮食,呵护嗓音健康

饮食不当,尤其是辛辣、油腻的食物,容易刺激喉部,引发炎症。为了保护嗓音,建议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番茄、菠菜等,这些食物能增强免疫力,减少咽喉部的炎症。另一方面,避免吃过于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咖喱等,这些食物会对嗓子造成刺激,可能引发不适。要少吃油腻食物,油腻的食物容易让喉部产生痰液,影响嗓音的清晰度。应适量饮用一些有益喉部的食物,如蜂蜜、橙子、柠檬等天然食材,这些食物有润喉的功效。蜂蜜和温水的结合,能减少喉部的刺激感,减少炎症的发生。

五、保证足够休息,减轻身体压力

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等行为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使嗓音问题更加严重。当身体疲惫时,嗓音也容易受到影响,表现为声音嘶哑、无法持久等问题。为了保护嗓音,要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成年人每晚应保证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熬夜。如果工作压力大,适当地进行休闲活动,缓解紧张情绪,如散步、做深呼吸、练习瑜伽等。要学会放松自己,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既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减轻嗓音负担。

六、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

吸烟会使咽喉部充血、黏膜受损,长时间下去,嗓音就会受到影响,出现沙哑、失音等症状。过度饮酒也会刺激喉部,引发喉咙疼痛和不适,严重时还会引发喉癌等疾病。为了保护嗓音,最好的办法就是戒烟限酒。如果习惯了吸烟和饮酒,应逐步减少摄入量,帮助身体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戒烟和限酒不仅能保护嗓音,还能减少许多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

七、避免过度清嗓子

很多人有清嗓子的习惯,尤其是喉咙有点不适的时候,会不自觉地频繁清嗓子。事实上,频繁清嗓子可能会伤害到声带,因为每次清嗓子都会产生一定的气流冲击,容易导致声带受伤,长时间下来可能引发喉咙不适或炎症。如果感觉喉咙有异物感或不舒服,可以适量喝水,缓解不适。若喉部不适持续,应该及时就医,而不是频繁清嗓子。保持喉部的自然放松,避免过度刺激,是保护嗓音的重要方法。

八、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定期检查也是保护嗓音的关键。嗓音问题有时候可能并不明显,特别是一些早期的咽喉炎症或者声带问题,很难被察觉。定期到医院进行喉部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嗓音问题,并在早期采取治疗,避免问题加重。如果嗓音出现明显的变化,如声音嘶哑、无法发声、喉咙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不要等问题加重后再去处理,这样可能会影响嗓音的恢复。

总而言之,嗓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伴随着我们沟通交流,表达情感,也传递着我们的思想。每个人的嗓音都应该受到珍惜和保护,无论是合理的饮食、健康的作息、还是适当的生活习惯调整,保护嗓音并不难。只要注意细节,长期坚持,这些简单的改变就能够让我们的嗓音保持在最好的状态,避免因不当习惯带来的不适。这些方法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充满自信,畅所欲言,保护嗓音,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系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