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酥瓜”:质的跨越实现产业再升级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潘士清

版次:01  2025年04月09日

春意盎然,瓜香满棚。清明时节,潘集区万亩早春酥瓜陆续上市,瓜农们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近日,记者走进平圩镇淮南勇邦家庭农场有限公司产业园,大棚里翠绿的瓜蔓攀爬在支架上,瓜果香气扑鼻而来。今年光照充足,为酥瓜生长创造了最佳环境。瓜农们按照技术规程种植管理,百亩羊角酥瓜比往年提前15天“抢鲜”上市。这些酥瓜个头均匀,香甜酥脆,市场上供不应求。

“今年我们种植的100亩酥瓜,从4月1日开始上市。我们严格按照潘集酥瓜的标准化种植模式,以绿色健康为基础,保证酥瓜的品质,酥瓜比以前更好吃。”公司负责人李勇介绍。

与淮南勇邦家庭农场一样,潘集区的酥瓜种植均采用日光大棚,这种种植方式使得酥瓜生长周期适中,瓜农们利用保温设施巧妙地打时间差,让原本在五六月才能上市的酥瓜提前“抢鲜”上市。

4月6日正值清明假期,淮河能源退休工人王洪才开车带着几位朋友来到芦集镇代楼村瓜农金祝的酥瓜大棚,以每斤8元的价格一次性采摘了20箱。“到这里来亲自采摘,很有体验感,虽然价格比市场上贵一点,但是很正宗,能吃出原产地酥瓜的味道。”王洪才告诉记者:“潘集酥瓜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多买一些送给外地的亲朋好友,对宣传推介淮南也大有裨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潘集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发展酥瓜产业作为重点,制定了潘集酥瓜标准化栽培实施细则。在酥瓜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引进新品种、培育特色品种,引导农户发展酥瓜产业,着力打造潘集酥瓜特色产业名片。区农业部门开展酥瓜种植示范,并从省、市和大专院校聘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解决了瓜农种植酥瓜的技术难题,进一步提升了酥瓜的品质。同时,通过举办酥瓜节等活动,大力推介潘集酥瓜,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瓜农的效益逐步增加,有力调动了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酥瓜产业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挥协会组织在酥瓜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培育壮大酥瓜产业,形成了潘集区的无公害酥瓜品牌。小小的酥瓜,成为了潘集区农民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酥瓜是潘集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潘集区农业的重要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2000亩。经过多年发展,种植模式和技术体系日渐成熟,酥瓜产业正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跨越。”潘集区农业农村局蔬菜办主任苏亚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模式创新,加大科研力度,为酥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