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穿过喧闹的寿州城门,坐上朋友开的六座大车,一路驶往西南的乡道。这是我常走的路,车窗外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时令说,立春三日,百草盘芽,我们按捺不住的心已经飞奔,去苏王集上的茶馆喝第一杯春茶。
苏王集市上,茶馆很多,有二十几家,相比其他乡镇这里的茶文化更有味道。去年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苏王茶馆,位于南街,名字很吉祥,叫兴旺茶馆。男主人姓杨,抖音上的女老板阿薇姓王,很巧与我同姓。苏王得名由来很久,古时在陡涧河上游,苏、王两姓筑起拦水坝,后称苏王坝,坝边形成居民区,人气逐渐扩大,有了集市。苏王位于在安丰塘畔,水土丰美,旱涝保收,庄稼自然生长,闲暇时光里人们赶集喝茶,渐渐成为一种习俗。
二十里路,不一会车子来到集市上,已近中午,推开兴旺茶馆的门帘,里面的茶座已经没有了喝茶人,桌子上零星摆放着未收拾的杯盘。中年男人正在洗刷,院子台桌上满满的白色印花瓷壶,穿着红色棉衣的女主人阿薇在堂屋里打扫着,看到一行人进来,热情地招呼我们。
走进里面几间房子里,异常得大,十几个方形木桌,想象一下人都坐满了,就像一个开会的场所,而每一个桌子又像是分会场,这里没有约束,自由论坛,话题从天南海北,到家长里短。
我们来到后院旁的一间小房间里,一地瓜子壳,男主人拿着扫把忙着打扫。我们走进屋内刚坐下,女老板阿薇推开门帘走进来,满面春风的阿薇端上来茶水,大瓷壶和小圆瓷杯,六盘里分别装有西瓜子、南瓜子、葵花子、吊瓜子、鸡斗米和坚果。看到这些我们的视觉一下变得多彩,味蕾被激发开来,朋友端起壶在六个小杯中泻上茶,白瓷里茶色青青,袅袅热气,室内飘着淡淡的茶香,我忍不住地喝上一口,温润清爽,真可谓是品茗语天地,赏花语人生。
朋友们聊着天,有说有笑,气氛热烈。慢品茶水,时光不知不觉已到午饭时间,我们起身走出茶铺,兴旺夫妇热情指点,东街有回民饭馆,走上街头,乡村集镇上店铺众多,街口小吃铺木案上摆放着点缀黑芝麻的大烧饼,沿路边一个个红色塑料盆里,水里泡有鸡斗果,编织条竹篮装的红红的草莓,斜靠的长长的甘蔗。走进一家面北的回民饭馆里,厨间菜肴琳琅满目,而我们寻找座位时,老板告知说客已满员,不能接待了。于是我们折回头往西,路过农贸市场,记忆浮现出三年前这里的三元水饺店情景,那是老姚夫妇俩经营的,一碗手工水饺三块钱,诚信经营,我拍了抖音,浏览量六万多,市里一名记者也报道了夫妻俩的低价水饺店。岁月匆匆,一晃三年多过去了,不知道如今平常的日子,他们的水饺店是否还继续营业。
我们来到西街的一个牛肉汤馆坐了下来,朋友从街口买了几个芝麻大烧饼,一人一碗牛肉汤,很本真,没有过多的佐料,大家都说不错不错,吃得很香。记得周作人曾在文章里说过:“我们对于日用必需的东西,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中必需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其实喝茶只是一种心境,工作之余,走出城放松一下心情,到乡村集市走一走,感受一下风土人情和乡村的烟火气息,给自己一个放飞的瞬间,春日里,自由而快乐。
午后我们上车,摇下车窗与兴旺茶馆阿薇夫妇挥手道别,朋友说,走,我们到天下第一塘去。此时的天空,虽然还有些雾霾,不很通透,但我们一行六人,在这融融春日,心里充满着十二分的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