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凤台县李冲回族乡新启用的“党建小院”,春意盎然的嫩叶萌枝下,十余名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正认真聆听乡组织委员李娜娜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截至目前,李冲回族乡以流动式“党建小院”为载体,通过“小阵地”释放“大能量”,构建组织生活常态化、服务群众精准化、基层治理多元化新格局。这是该乡创新农村基层党建模式、打造“家门口”服务阵地的生动缩影。
凤台县坚持以“党建+”工程为统揽,通过“阵地提质+教育赋能+机制促效”模式,实体化打造“党建小院”,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为民服务实现“零距离”。
“党建+阵地”,探索组织发挥作用“新路径”
围绕着环境卫生整治、防溺水等主题,在李冲村文化广场开展“小院讲堂”上,宣讲员王中文向村民宣讲了基层治理相关知识,唤醒群众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断凝聚干群同心工作合力,建立基层“群防群控群治”体系,推动形成“大事共议、难事共解、实事共做”的治理格局。
据了解,凤台县根据基层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以党小组组长为“中心户”设立188个“党建小院”,通过“1+N”工作模式,把党建小院和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文化娱乐等有机融合,形成“一站式”服务阵地。按照“三色”创建标准,对每个“党建小院”进行改造,利用党建墙绘、制度走廊等方式,在院内营造浓郁的“红色”氛围,定期补充时政读物和农技期刊,拓宽党员群众充电赋能的“绿色”通道,制定《小院公约》《小院议事规则》,形成党员联系群众和民情收集反馈的“金色”纽带。优选200余名党性强、口碑好、能力佳的老党员为“小院掌柜”,负责组织周边党员开展党内教育、村居治理和服务群众等工作,为“党建小院”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软硬件配套设施。
“党建+教育”,激发党员履职尽责“能动性”
凤台县坚持“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师资队伍建设原则,采取“专职+兼职”的方式,从先进模范、离退休专家人才、乡土人才等群体中遴选80余名讲师,打造一支有素质、精业务、能力强的“先锋师资库”,到各“党建小院”开展实地教学。按照“为民服务需要什么、定制课堂学习什么”思路,创新开展政策解读、农技科普、文化传承等专题学习活动,让“党建小院”成为党员教育的“微课堂”,进一步形成“党员受教育、人民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电教“点播课堂”等板块作用,在小院门口定期投放《不忘初心献芳华》《淮畔星火 生生不息》《一句承诺 三代守护》等优质电教片,为党员群众学习本地经验和身边典型提供便利条件。
“现在有了党建小院,大伙儿边喝茶边讨论,还能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提提建议,氛围轻松不说,还特别有参与感。”李冲回族乡民族村的老党员闪大爷对党建小院的“微课堂”赞不绝口。
“党建+服务”,搭建党群密切联系“连心桥”
党建小院不仅是农村党建的“网红打卡地”,更是服务群众的“暖心站”。“讲实话,现在村里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留守在家,现在有了党建小院,像社保缴纳、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这些能够代办的事情,都会由驻点党员进行代办,深受群众好评。”农村党员对党建小院的各项服务工作连声称赞。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凤台县把“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作为规定动作抓实抓细,通过开门纳谏、庭院会议、发放问卷等方式,征集民生诉求和群众需求417条,及时转办责任部门单位按期办结。积极发挥小院领航作用,带头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站188个,创新开展“亮身份、亮承诺”“我帮你”等志愿活动280场次,主动认领民生实事350件,面对面解决群众实际困难762个,切实把党员责任落实到具体行动。依托“小院舞台”设立“民情驿站”,由驻院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红色快递员,根据群众所需所求列出“服务菜单”,涉及教育、卫生、医疗、就业等8大类40个方面137个重点民生项目,推动阵地前移带动服务跟进,让群众“融”入党建小院,享受一站式便民服务。
党建小院虽小,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大舞台”、提质基层治理的“强引擎”。随着“党建小院”服务触角的不断延伸,群众必将更深切地感受到“组织在身边、服务零距离”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