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刚子的生意正忙得焦头烂额,各种订单、客户的电话接连不断,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上了发条的机器,连轴转个不停。就在这节骨眼上,父亲的电话突然打了进来。刚子一边接着其他客户的电话,一边应付着父亲,根本没怎么听清父亲在说什么,只隐约听到父亲要他拿30万元翻修农村的老房子。
刚子这几年在城里做生意,确实赚了些钱,但3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在他印象里,翻修农村的房子怎么也用不了这么多钱。可还没等他细问,就又有新的电话打进来,他只好匆匆应了一声,挂了父亲的电话后,便赶紧去处理其他事务了。等忙完手头的事,刚子才想起来父亲要钱的事,心里虽有些疑惑,但他觉得父亲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为了不扫父亲的兴,他还是把30万元打到了父亲的账号上。之后,这件事就在他忙碌的生意中被渐渐淡忘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清明节。刚子虽说生意忙,但清明节是个重要的日子,每年他都会尽量抽出时间回乡祭祖。像往常一样,刚子开着车往老家赶。一路上,他还在想着生意上的事,琢磨着接下来的订单该怎么处理。
当刚子的车快到村口时,他却发现眼前的景象有些陌生。以前那条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的小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刚子有些惊讶,他心想,村里什么时候修了这条路?车缓缓开进村子,刚子看到村头还多了一个凉亭,几个村民正坐在里面聊天。
刚子把车停好,还没来得及下车,二大伯就眼尖地看到了他,连忙从凉亭里跑出来,几步走到车旁,拉着刚子的手,满脸笑容地说道:“刚子啊,你可算回来了!你可真是咱们村的大功臣啊!”刚子被二大伯的话弄得一头雾水,他疑惑地问:“二大伯,您这是说啥呢?我啥也没干呀。”二大伯拍了拍刚子的肩膀,笑着说:“你还谦虚啥呀!多亏了你给村里修的这条路和这个凉亭,现在大家出行方便多了,没事的时候还能在这凉亭里聊聊天、歇歇脚,这可都是你的功劳啊!”
听到二大伯这么说,刚子这才恍然大悟,他一下子明白了父亲之前为什么要向他要30万。原来父亲根本不是为了翻修自家的老房子,而是用这笔钱为村里做了好事。刚子心里既惊讶又有些感动,他没想到父亲会这么做。
刚子跟着二大伯来到凉亭,其他村民们也纷纷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刚子。刚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觉得这功劳不该算在自己头上,都是父亲的主意。
在和村民们聊天的过程中,刚子得知,村里这些年一直想修路,改善一下村里的交通状况,但苦于没有资金。刚子的父亲知道后,便想着用儿子的钱来为村里做这件好事。父亲怕刚子不同意,就编了个翻修房子的理由。
刚子回到家,父亲正在院子里收拾祭祖用的东西。刚子走到父亲身边,看着父亲有些沧桑的背影,轻声说:“爸,我都知道了,您用那30万给村里修了路和凉亭。”父亲转过身,看着刚子,笑了笑说:“孩子,咱们在城里赚了钱,可不能忘了根。咱是从这个村子里走出去的,现在有能力了,就该为村里做点事。这路修好了,大家出行方便,村子也能发展得更好。”
刚子听了父亲的话,心里很受触动。他想起自己这些年在城里忙着赚钱,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却很少关心村里的事。这次父亲的举动,让他明白了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祭祖结束后,刚子在村里又待了几天。这几天里,他和村民们一起聊天、干活,感受着村里的变化和温暖。他发现,村里虽然没有城里那么繁华,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更加深厚。
离开村子的时候,刚子对父亲说:“爸,以后有啥需要帮忙的,您别瞒着我,咱们一起为村里做更多的事。”父亲看着刚子,欣慰地笑了,说:“孩子,记住,根在这儿,咱的心就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