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护理秘籍:助你轻松度过围手术期

查丹丹

版次:A04  2025年04月02日

外科手术可分为四级,级数越高代表难度越大,而胸外科手术大部分是四级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与复杂性。从心脏到肺部,每一道胸外科手术切口都与患者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提高胸外科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介绍一些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知识,以期促进胸外科手术患者早日康复。

1、术前阶段

1.1术前评估

术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详细询问其疾病史、手术史、所用药物等情况,协助患者完成体格检查,评估其生命体征。而采血操作尤为重要,需指导患者在入院当日采集动脉血气,在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

1.2呼吸道准备

患者需在手术前戒烟2周以上,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会影响血液循环,阻碍伤口愈合,还会损伤肺部功能,加大呼吸道感染风险。

1.3饮食指导

医护人员需指导患者均衡营养摄入,多食用瘦肉、鱼、豆类等食物,以补充蛋白质;多食用新鲜水果、绿色蔬菜、谷类等食物,以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少食用油炸食品、高胆固醇食物及糖果、甜点等高糖食品。为避免术中呕吐以致误吸,需叮嘱患者术前12h禁食,术前4-6h禁水。

1.4肠道准备

医护人员需协助患者做好肠道的清洁准备,以降低手术期间感染的风险。通过服用泻药、灌肠处理等措施,可有效地清除肠道内积存的废物,减少有害细菌的数量,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2、手术当日

2.1信息核对

手术当日,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进行患者交接,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即仔细核实患者的多项关键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床位号、住院编号、疾病诊断、预定手术名称及具体手术部位等,以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此外,还需查看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是否到位,如确认皮肤准备是否达到标准、禁食和禁水的时间是否遵循医嘱要求等,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2体位摆放

协助患者摆放合适的手术体位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和医生的操作需求,合理安排患者的体位,既便于手术操作,又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例如,在进行肺部手术时常用的侧卧位,摆放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对患者身体各部位的支撑与固定,可通过使用适当的软枕或其他支撑材料来稳定患者的身体,以避免神经和血管受压,保证呼吸顺畅,并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移动。同时,在整个体位摆放的过程中,还需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并维护患者的尊严。

2.3术中监测

术中,医护人员需持续、严密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使用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节律等关键指标,通常5-15min记录一次数据。

3、术后指导

3.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将患者转运至病房时,医护人员应立即连接心电建议沪,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初期阶段,可15-30min进行一次测量并记录数据,随着患者病情的稳定,逐步增加测量间隔的时间。例如,如果护士观察到患者的血压有突然下降的趋势,可能是术后出血的信号,此时需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3.2伤口护理

术后,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出血或异常分泌物等现象,并注意伤口边缘的闭合情况与皮肤颜色的变化。医护人员还需定期更换敷料,叮嘱患者避免伤口接触污染物,以保持伤口周围区域的清洁和干燥。

3.3引流管护理

术后,患者大多需放置引流管以排出胸腔内的血液、气体与液体,防止积液并促进肺复张。医护人员需定期检查引流管,保证其通畅性,并观察每日引流液体的总量、颜色及是否有血凝块或其他异常物质。如果发现大量血液流出,可能是活动性出血的信号,需即刻通知医生。在使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时,需确保水封瓶正确安置且低于胸腔位置,防止逆流导致感染。

3.4疼痛护理

有效的疼痛管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还可促进早期活动,从而减轻并发风险,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医护人员可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等标准化工具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通过热敷、冷敷、呼吸训练等干预手段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必要时还可适当使用镇痛药物。

(作者单位系潜山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