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儿童过敏反应恶化:家庭护理与预防措施

鲁成成

版次:A04  2025年04月02日

过敏反应是一种应激表现,是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性物质所产生的刺激做出的强烈反应。常规情况下,父母一方属于过敏体质,其后代出现过敏反应的可能性约为30%,父母双方均属于过敏体质,其后代出现过敏反应的可能性约为70%。过敏反应的恶化进展不仅会加重组织器官代偿功能的紊乱失调,还可能会造成组织纤维化,给儿童带来不可逆的严重危害。当极端情况发生时,过敏反应会累及周身所有器官组织,并于短时间发展为过敏性休克,引发血压骤降、呼吸艰难,危及儿童生命安全。因此,家长应高度重视儿童过敏反应,积极落实家庭护理防范措施,以避免病情恶化,帮助儿童尽快恢复健康。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儿童过敏反应常见过敏原和症状表现,及家庭护理和预防对策。

1、儿童过敏反应常见过敏原和症状表现

1.1常见过敏原

第一类:食物类过敏原。如坚果、鱼虾、鸡蛋、芒果等。第二类:吸入类过敏原。如花粉、霉菌、动物毛发/皮屑等。第三类:接触类过敏原。如橡胶、金属、洗涤剂等。

1.2常见过敏症状

过敏反应常见症状有以下5个方面,其一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呕吐、便秘、大便性状改变等。部分儿童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于进食后不久呕吐。其二皮肤症状。以湿疹和荨麻疹最为常见,其中湿疹多发于四肢、面部等位置,可见皮肤瘙痒、有小疹子、干燥等表现,荨麻疹则多见程度不一的风团和剧烈瘙痒。其三眼部症状。可见眼睛流泪、红肿、发痒等过敏性结膜炎表现。其四呼吸系统症状。过敏反应导致的呼吸系统症状和呼吸系统疾病症状极为相似,如流涕、咳嗽、打喷嚏等,故家长在发现儿童经常莫名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但予以对症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时,需首先考虑是否为过敏反应,并带领其及时就医问诊。其五全身症状。如过敏反应严重时出现的过敏性休克,可见皮肤花纹、呼吸不畅、血压骤降等。

2、儿童过敏反应恶化的家庭护理和预防对策

2.1加强过敏反应监测观察

当儿童出现皮疹、皮肤发红、瘙痒等轻微症状时,家长应密切监测、详细记录症状的变化,并叮嘱儿童不可抓挠患处,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通过戴手套、限制其手部活动范围等方式,避免抓挠患处。当儿童出现头晕、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严重症状时,家长应即刻送医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2.2谨遵医嘱用药

抗过敏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合理性对实际的抗过敏效果和药物安全性有着直接且重大的影响,常用药有扑尔敏、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扎鲁斯特、孟鲁司特钠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等等。就医期间,医师会综合考虑儿童症状表现、年龄、体重、相关检查结果等因素开具恰当合理的抗过敏药,家长应仔细听取医师有关药物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信息的叮嘱提醒,并辅以药物使用说明书,确保儿童用药科学、合理、安全,切不可擅自调整药物用量、更改用药时间。

2.3环境护理

注意室内卫生清洁,勤打扫、勤通风、勤换洗。尽量用湿抹布擦拭家具地面后,再用干抹布或纸巾擦干,以提高花粉、灰尘等杂物的清除率。如某天的空气质量较差或正处于花粉季节时,可利用空气净化器,以保持室内空气良好,降低过敏原浓度。及时清洁更换下来的衣物和床单被褥,如儿童对尘螨过敏,可通过高温清洗、购置防螨用具、使用除螨仪等途径消灭过敏原。如有饲养宠物,尽可能地将其归置在特定范围内活动,并及时清理其脱落的毛发、皮屑等,以减少儿童接触机会,避免过敏加重。同时,注重室内湿度的控制调节,合理搭配空调、除湿器、加湿器等工具的使用,以湿度40%-50%为宜,特别是浴室和儿童卧室务必做好湿度的把控,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尘螨和霉菌出现。

2.4饮食护理

依据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合理规划其每日营养补给,确保维生素、蛋白质、钙等物质的均衡摄入,以强健体魄。如儿童有食物过敏反应,应尽可能地在家吃饭,外出就餐时需及时告知店内工作人员过敏情况,食用包装好的食物时需第一时间查看配料表。

2.5皮肤护理

温水清洗,选用性质温和的清洁洗浴产品;涂抹儿童专用的保湿润肤产品;选择棉质、透气性良好的衣物。

3、总结

综上所述,儿童过敏反应事关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家长应予以足够多的关注、重视,切实开展环境、饮食等防范措施,助力儿童尽快摆脱过敏反应困扰、重返健康生活。

(作者单位系六安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