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语开始 读懂一座城

版次:04  2025年04月02日

(上接一版)

淮南市连续举办了3届转型发展大会,签约项目涉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食品、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一体化、高质量”成为淮南转型发展的热词。

“在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中,淮南市一步一个脚印,可谓‘志厉青云’!”淮南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陈涛表示。

爬坡过坎,不断奋进,淮南正在“东山再起”!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成语“淮橘为枳”便出自《晏子春秋·杂下之十》。而以“橘生南”命名的淮南牛肉汤速冻锁鲜、冷链运输、原汁原味,刚一面世,便广受好评。

近年来,淮南市把发展壮大淮南牛肉汤产业作为推进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引擎,持续提升全产业链发展质量和水平。截至目前,该市共有牛肉汤产业链生产企业235家,全产业链产值达306.5亿元。

在田家庵区洞山街道黎明社区,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玉帛工作室”。其创意来自《淮南子》的成语“化干戈为玉帛”。

“我们创新‘化干戈为玉帛+老支书联调’服务模式,用亲情、真情、邻里情为居民打开心结,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2024年成功调解30余件邻里纠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贤说,由此挖掘经典成语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开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局面。

这些来自淮南的成语典故,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口耳相传,成为一个鲜活的载体,历久弥新。

文旅融合,迸发成语典故魅力

今年春节,电视剧《六姊妹》在央视热播,也由此带火了淮南城。

如今,每天都有近万人来到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岗“时光小镇”旅游,感受电视剧《六姊妹》拍摄地的风采。

“看了《六姊妹》,感受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产业工人的辛勤付出,淮南转型的铿锵步伐,真可谓‘一叶知秋’!”3月23日,安徽理工大学教授高旭陪着家人在此打卡时感慨。

这“一叶知秋”的成语,正出自《淮南子·说山训》。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近年来,淮南市将成语典故融入文旅发展,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启中国成语典故文化体验之旅,让广大游客领略“一千成语、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漫步在古寿州城,跟随导游的指引,春申君遭小人暗算留下“门里人”的训诫镌刻在城门之上;“当面鼓,对面锣”表明了秉公办事,言出必行的正派作风;“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在这里家喻户晓……

走进含阳藏雾的八公山,感受流传千古的思想精粹,《淮南子》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诞生出“人尽其才”“身体力行”“塞翁失马”等家喻户晓的成语……

草木皆兵——千年古战场烽火寻踪之旅,鸣琴而治——治国理政智慧实践之旅,一叶知秋——哲学经典《淮南鸿烈》品读之旅……从2020年开始,淮南市文旅部门精心打造6条精品旅游线路,让广大游客在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品读楚汉风韵。

“前不久,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获评202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闻,考古热再次带动文旅热。”淮南市文旅局副局长花璇表示,武王墩—寿春城遗址—寿州古城,串珠成链,诞生于此的楚文化以及成语典故迸发文旅活力。

对于成语文化的运用,淮南已形成一定的民间文化普及基础且在地方民俗中有充分的体现。无论是在剪纸、绘画、工艺制作上还是在文艺演出、文化活动中,均可见成语典故的传播运用。

历史因成语典故而鲜活,文化因成语典故而鲜明。起源于淮南的成语典故,是祖先留给淮南人的珍贵礼物,也是淮南灿烂的文化财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在老百姓的口中,在古今汉语的语系里,淮南的上千个成语正广为流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