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骨折等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中很常见,但也可能发生在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因其隐匿性和潜在的高风险,经常被称为“寂静的疾病”。增强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推广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保护我们的骨骼健康很有意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聊聊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
一、骨质疏松的基础医学概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和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因骨密度降低使得骨骼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特别是髋部、脊柱和前臂等部位。绝经后妇女、老年人、长期卧床者以及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患者是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人群。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两类,后者主要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所引起。
临床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的骨密度测量结果,同时再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
二、骨质疏松的病因及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复杂且多样,主要有雌激素水平下降、衰老、营养吸收能力下降、维生素D缺乏以及一些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除此之外,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过多摄入咖啡因等,也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症的诱发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呈多样化,患者在早期可能无明显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乏力、腰背疼痛、全身骨痛等症状。疼痛一般为弥散性,无固定痛点,常在姿势改变、长时间行走、夜间或负重活动时有所加重。严重时,骨质疏松还可导致脊柱变形、身高变矮、驼背等,甚至影响心肺功能。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个严重后果,在轻微外伤或日常活动中就有可能发生。
三、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于增加骨骼发育期的最大峰值骨量和降低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速率,大家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预防。
1.合理饮食
合理的膳食营养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建议大家多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高钙食物如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坚果和鱼类等,有助于提高骨峰值和维持骨量。同时不要食用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避免影响钙的吸收及利用,可适当吃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和肝脏等,可促进钙吸收。
2.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提高骨密度,还可以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提高雌激素水平,从而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大家可以根据喜好及自身条件,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也可以做适当的负重运动和抗阻运动,如举重、瑜伽、太极拳等。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急于求成。
3.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破坏骨骼细胞,导致骨量减少,过度饮酒也会影响骨骼健康。
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因为这些饮品中的某些成分会干扰钙的吸收和利用。
4.补充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充足的钙摄入对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有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成人每日元素钙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上人群则应适当增加至每日1000~1200mg。
维生素D:充足的维生素D不但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还能够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建议大家多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对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可给予维生素D补充剂。
5.定期检查骨密度
骨密度检查是评估骨骼健康状况、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年期妇女、长期吸烟者及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群,更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骨量减少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6.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有一些疾病如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肾病等,会影响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为此,大家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控制病情发展,这对预防骨质疏松很有意义。
四、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骨骼状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基础措施、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几个方面。
1.基础措施
基础措施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和初步确诊的患者,主要方法就是调整生活方式和补充骨健康基本补充剂。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加强营养、充足日照、规律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等。补充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主要是钙剂和维生素D,钙剂有助于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维生素D则可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可分为抑制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和多重作用药物。其中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包括双膦酸盐、降钙素、绝经激素替代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促进骨形成的药物主要有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多重作用药物包括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K2类、锶盐和中药等。所有的药物使用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骨密度与药物副作用。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康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和心理治疗等。其中物理疗法如电刺激、超声波等,可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作业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康复工程可提供辅助器具和环境改造;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明显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总而言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大家日常生活中应从饮食、运动、调整生活方式、定期检查骨密度、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方面,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可以从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几个方面着手,来改善骨质、控制病情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和并发症风险。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泾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