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创业赋能乡村经济新活力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唐家林

版次:A01  2025年04月01日

“我们家乡有着丰富的生产资源,创收效益潜力满满,通过考察,俺们夫妻决定在村里办起服装加工分厂,现招工女工46人已经全部到位,正在进行岗前培训。”

凤台县关店乡关店村村民韩露露和妻子叶月月这些年一直都在广东东莞办服装厂,年收入可观。春节返乡时了解到村里不少50岁左右的妇女因为多重原因不能外出就业、收入减少的现状后,他们决定把分厂办在家乡,带领村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有着研究生学历的葛宋在上海从事经营宠物用品加工,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广东、深圳等地。春节前后,他回到家乡了解村庄人力资源信息。通过调研,决定在关店乡大程村建立简易加工分厂,并派专业人才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招聘女工进行技术指导,为她们顺利上岗就业提供帮助。“还乡创业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对家乡的责任和担当,让我们怀揣梦想,脚踏实地,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葛宋告诉记者。

“我们村里青壮劳力大部分都在外地打工,有的拖家带口,长年都不回来,家里楼房闲置不用。为了盘活资源,村支‘两委’干部首先进行统计摸底,并积极与加工企业联系推介,让这些闲置房得到充分利用,产生效益。”村党支部负责人介绍。

村民程东东家的楼房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出租给葛宋作为生产宠物用品加工场地,这里有20多名女工正在开心地干着小饰品手工制作活。女工们介绍说,每天有80多名女工从事这项工作,这些人有的是留守儿童家长,有的是要照顾老人,有的是年龄偏大出门不好找工作。家门口办企业,在家就可以有活干,增加了收入,解决了就业问题,村民们特别满意。

“儿子媳妇长年在南京打工,留下孙子孙女需要我们照顾。如今学校有食堂,上下学有校车接送。除了晚上看护外,白天的时间我就到加工厂干活,一天可以挣120元呢,村子里的妇女都争着干比着干。”村民王殿菊开心地介绍,手里还不停地忙活。

据了解,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关店乡有140多名在外创业成功的农民企业家、高校毕业生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他们把新的模式、技术、渠道和思维带回家乡,成为一种新的创业趋势,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大力扶持返乡创业的民营企业,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在市场秩序、投资等方面合法权益,并在政策、资金、用工、场地等方方面面给予协调帮助,解决“归雁”创业者们的后顾之忧,为强村富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加无限活力。”该乡纪委工作人员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