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领域,疼痛是患者最常面临的困扰之一。无论是因骨折、关节置换,还是其他骨科疾病入院,疼痛都可能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极大的折磨。那么,在骨科护理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让疼痛不再“如影随形”呢?
一、骨科疼痛从何而来
骨科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骨折是导致疼痛的常见因素,骨折发生时,骨骼的连续性中断,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肉、韧带等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骨折端的移动和周围组织的肿胀会刺激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疼痛。例如,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受伤后患者往往会感到髋部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关节疾病同样会引发疼痛。像骨关节炎,由于关节软骨的磨损、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不平整,在活动时关节摩擦增加,就会引起疼痛。类风湿关节炎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滑膜受到炎症侵犯,导致关节疼痛、肿胀,且疼痛常常在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
手术创伤也是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重要来源。手术过程中,手术刀切开皮肤、肌肉,对骨骼进行操作,这些都会损伤组织,激活身体的疼痛感受器,引发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而且术后伤口的愈合过程中,新生的血管、纤维组织生长,也可能刺激周围神经,使患者感受到疼痛。
二、疼痛带来的不良影响
疼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在生理方面,长期的疼痛刺激会导致患者身体的应激反应增强,促使体内分泌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这些激素的过度分泌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的负担。同时,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使患者难以入睡或睡眠中容易惊醒,长期睡眠不足又会进一步削弱身体的抵抗力,影响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在心理方面,持续的疼痛容易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患者可能会对自己的病情过度担忧,害怕疼痛无法缓解,对治疗失去信心。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会加重疼痛的主观感受,还可能影响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形成恶性循环。例如,有些骨折患者因为术后疼痛,心理上变得消极,不愿意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锻炼,从而影响了骨折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三、缓解疼痛的护理策略
1.药物镇痛
药物是缓解骨科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疼痛的程度,医生会选择不同类型的止痛药物。对于轻度疼痛,常用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介质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它们一般具有口服方便、副作用相对较小的优点,适用于术后早期或疼痛较轻的患者。
对于中度至重度疼痛,可能需要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呼吸抑制等严重副作用。同时,要注意防止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严格按照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
2.物理镇痛
物理方法在缓解骨科疼痛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冷敷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镇痛方式,尤其适用于骨折或术后早期。在受伤后的24至48小时内,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降低组织温度,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护理人员通常会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在受伤部位,每次冷敷15至20分钟,间隔1至2小时重复进行。
热敷则适用于受伤后期或慢性疼痛患者。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一般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控制在40至50摄氏度,热敷时间为20至30分钟,每天可进行3至4次。
此外,按摩、针灸等物理疗法也能有效缓解疼痛。按摩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疼痛。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按摩手法,如揉法、捏法等,对疼痛部位及周围肌肉进行按摩。针灸则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止痛的目的。专业的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3.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缓解骨科疼痛中同样不可或缺。护理人员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耐心倾听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和感受,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安慰。要向患者解释疼痛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疼痛缓解的过程,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清晰的了解,减少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
4.康复指导
合理的康复指导对于缓解骨科疼痛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会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例如,骨折患者在术后早期,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即让患者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收缩肌肉,保持几秒钟后放松,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减轻疼痛。随着病情的恢复,逐渐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和难度,如进行关节的屈伸活动、负重训练等。
康复锻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避免过度锻炼导致疼痛加剧。如果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疼痛不适,应及时调整锻炼方法或暂停锻炼。同时,要向患者强调康复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坚持进行康复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程度。
骨科疼痛虽然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但通过有效的药物镇痛、物理镇痛、心理护理以及合理的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极大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疼痛不再“如影随形”。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共同战胜疼痛,促进身体康复。
(作者单位系潜山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