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生命的啼哭声在产房响起,每个家庭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然而,不少新手爸妈很快就会遇到新生儿黄疸这一难题,看着宝宝原本粉嫩的皮肤和清澈的巩膜渐渐泛黄,家长们既心疼又困惑:新生儿黄疸究竟是怎么回事?对宝宝健康有何影响?又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一起听听专业医生的详细解读。
一、新生儿黄疸的医学概念
胆红素是红细胞正常分解与代谢的产物,在人体血液循环里,主要由肝脏负责代谢。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胆红素处理后排出体外,而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胆红素在体内大量积聚,从而导致皮肤、巩膜及其他脏器出现黄染的现象,它是新生儿期极为常见的症状。
新生儿之所以容易出现黄疸,与其独特的生理特点紧密相关。新生儿红细胞数量较多,寿命却较短,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远超成人。同时,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较弱,肝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致使胆红素代谢受到限制,难以顺利排出体外。此外,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会使结合胆红素在肠道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即“肠肝循环”增加,进一步加重黄疸症状。以一项针对500名新生儿的研究为例,通过对其胆红素代谢途径的追踪发现,因肠道菌群不完善导致肠肝循环增加的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概率比正常情况高出30%。
二、新生儿黄疸的不同类型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常在宝宝出生后2至3天出现,4至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在出生后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能会延迟到3至4周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胆红素值不会太高,一般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15mg/dl)。宝宝除了皮肤发黄外,无其他异常表现,吃奶、睡眠、精神状态都很好,生长发育也不受影响。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存在明显差异。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会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总胆红素超过相应日龄及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进展迅速,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消退后又会再次出现。
引发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胆红素生成过多,如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等。有一位妈妈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了黄疸,且胆红素水平迅速上升,经检查确诊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二是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像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导致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三是胆汁排泄障碍,比如先天性胆道闭锁,会使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胆红素在体内积聚。
三、新生儿黄疸的潜在危害
生理性黄疸对宝宝健康基本没有危害,通常能自行消退。但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治疗,血液中过高的胆红素可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损害脑细胞,引发胆红素脑病。这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早期可能出现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拥抱反射减弱等症状。若未得到有效治疗,病情会进一步发展,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发热等症状。即便经过积极治疗,部分宝宝仍可能遗留听力障碍、智力发育迟缓、脑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因黄疸引发胆红素脑病的患儿中,约有7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四、如何准确诊断新生儿黄疸
医生在诊断新生儿黄疸时,首先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通过肉眼观察宝宝皮肤、巩膜黄染的程度,并初步判断黄疸的分布范围。同时,会询问宝宝的出生史、喂养史、家族史等,了解是否存在可能导致黄疸的危险因素。
为准确判断黄疸类型和严重程度,还需借助实验室检查。经皮胆红素测定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通过仪器在宝宝皮肤表面测量胆红素值,操作简便、快捷,可作为筛查手段。但该方法易受皮肤颜色、脂肪厚度等因素影响,结果不够精确。因此,必要时需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以明确诊断。
五、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1.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蓝光照射能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在光疗过程中,宝宝需裸体躺在光疗箱内,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用尿布遮挡会阴部,避免损伤。光疗期间,要密切监测宝宝的体温、皮肤颜色、大小便情况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项临床研究表明,接受规范光疗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平均缩短了2至3天。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也可辅助降低胆红素水平。例如,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可增加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能抑制溶血过程,减少胆红素生成,适用于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引起的黄疸。此外,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促进胆红素排出。
3.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不过,该方法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等,因此仅用于严重的病理性黄疸,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
六、家庭护理的关键要点
对于黄疸程度较轻的宝宝,家长可居家观察护理。保证宝宝充足的奶量摄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胆红素排出。一般来说,足月儿每天喂奶8至12次,早产儿按需喂养。同时,让宝宝多晒太阳,阳光中的蓝光也能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眼睛,选择阳光柔和的时段,每次照射时间不宜过长,10至15分钟为宜。另外,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大小便颜色和黄疸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带宝宝就医。
新生儿黄疸虽然常见,但家长们不可掉以轻心。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正确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和护理,就能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健康成长。希望每位宝宝都能在爱与关怀下茁壮成长,开启美好的人生旅程。
(作者单位系亳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