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强化种养循环,注重“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品控,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认证面积46.2万亩,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520个、年产量约285万吨,积极构建“种养、屠宰、冷链”垂直供应体系,为淮南牛肉汤提供了高品质原料保障。强化精深加工,先后出台《淮南牛肉汤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淮南市全面推进淮南牛肉汤产业升级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文件,组建产业发展基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淮南牛肉汤产业核心区、绿色食品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淮农食品、旭咚食品等一批项目投产运营。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牛肉汤全产业链企业235家,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320亿元。同时,强化跨界融合,抢抓武王墩墓发掘和《六姊妹》热播机遇,统筹寿县古城、八公山景区、焦岗湖湿地、九龙岗时光小镇等各类资源,推出“品味牛肉汤、体验淮南游”等美食文旅新品类,大力推动“引客入淮”,让“寻味之旅”和“山水之约”相得益彰。
“淮南牛肉汤产业作为惠民富民之举、兴业兴市之策,是我们全力抢抓的新风口、深耕的新赛道。”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将用足用活淮南牛肉汤“中国地标美食”金字招牌,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强化标准化品牌建设,推动产业集群、企业集中、政策集成、要素集聚,进一步促进“美食+文旅”深度融合,开辟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的新蓝海。
(本报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