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密切联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保证。从内在联系来看,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同源、主体相同、指向契合;从价值意蕴来看,共同富裕促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引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推动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扎实推进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相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物质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支撑。新时代,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我们要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扎实推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将各民族的利益追求落到实处,真正让各族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更加美好,让中华民族更加团结一致,凝聚成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实现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效率、更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安全的发展,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既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防止两极分化。要完善初次分配制度,提高分配效率,加大二次分配的调节力度,鼓励与扩充第三次分配,要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扎实推动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让各族人民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聚焦城乡均衡发展,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构建起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增强发展的均衡性,不断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扎实推动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
进入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愈来愈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我们要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依托、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载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基础和重要支撑。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全国各族人民文化权益、改善全国各族人民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社会团体和文化企业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各种形式的、高品质的群众文化活动,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国各族人民;要将精神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从而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深入思考各族人民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状况,鼓励家庭、学校和政府之间的合作,积极创建文艺演出队伍、兴趣爱好协会等群众组织,共同推动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为各族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活动。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社会功能,为实现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华文化认同。要为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通过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精神伟力。
【本文系基金项目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共同富裕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CX24224)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系北方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