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幽门螺杆菌,打赢胃部健康保卫战

张在祺

版次:A03  2025年03月27日

在我们身体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隐藏着一个肉眼无法察觉的微观世界。无数微生物在这里栖息繁衍,其中,幽门螺杆菌虽身形微小,却在胃部健康领域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对它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打赢胃部健康保卫战。

一、幽门螺杆菌的概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是一种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偏爱在人体胃部及十二指肠扎根生长。其外形呈螺旋状、S形或者弧形,这独特的模样可不是徒有其表,螺旋结构赋予它强大的穿透能力,就像一把精巧的“螺丝刀”,能够轻松地钻透胃黏膜,在这层重要的生理屏障下“安营扎寨”。不仅如此,幽门螺杆菌还进化出了一套独特的生存策略,它能分泌尿素酶,这种酶如同一个“化学武器”,将尿素分解为氨。氨是碱性物质,能够中和胃酸,为幽门螺杆菌创造出一个相对温和、适宜生存的微环境。据权威医学研究统计,全球约有半数人口都曾与幽门螺杆菌“打过交道”,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感染率更是居高不下超过50%,这意味着每两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人感染。

二、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绝非是胃内的“安静居民”,它在悄无声息中与多种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相连,最常见的情况是引发慢性胃炎。多数人在感染初期,可能毫无察觉,身体没有任何明显不适。但随着时间推移,幽门螺杆菌持续对胃黏膜发起“攻击”,炎症反复出现。此时,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症状就会找上门来,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一旦病情进一步恶化,幽门螺杆菌就会变本加厉,开始破坏胃和小肠内原本起着保护作用的内膜。这就如同拆除了房屋的坚固墙壁,使得胃酸和胃蛋白酶得以直接接触并侵蚀脆弱的组织,最终导致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患者会感受到更为剧烈的疼痛,尤其是在进食后或空腹时,疼痛会更加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更为严重的是,幽门螺杆菌还是引发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风险相较于未感染者,要高出数倍之多。此外,它还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较为罕见但同样严重的疾病存在关联。

三、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两种。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很多不经意的行为都可能成为它传播的“帮凶”,比如亲朋好友围坐一桌共享美食时,共用餐具、水杯的习惯就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创造了绝佳机会。又或者热恋中的情侣深度接吻,这种亲密接触也可能让幽门螺杆菌“借机转移阵地”。甚至在一些家庭中,长辈出于对孩子的疼爱,会口对口给孩子喂食,殊不知这一行为可能会将自己体内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食物和水源也可能成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媒介。在一些卫生条件欠佳的地区,污水排放管理不善,含有幽门螺杆菌的粪便可能会污染水源。人们一旦饮用了这种被污染的水,就极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同理,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也会让幽门螺杆菌有机可乘。在家庭环境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更为普遍,因为家庭成员之间日常接触频繁,生活空间相对封闭,一旦有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在共同用餐、洗漱等日常活动中,很容易通过各种途径将病菌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这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呈现家庭聚集性特点的主要原因。

四、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

1.尿素呼气试验

尿素呼气试验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之一,以无创、简便、准确性高而备受青睐。检测过程相对轻松,患者只需口服一种含有特殊标记尿素的试剂,这种标记物就像给尿素戴上了一个“追踪器”,方便后续检测识别。口服试剂后,患者需要安静地静坐一段时间,让试剂在胃内充分发挥作用,如果胃内存在幽门螺杆菌,其分泌的尿素酶就会分解尿素,产生二氧化碳。此时,患者向集气瓶内呼气,仪器便能精准检测出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被标记过的二氧化碳。若检测结果呈阳性,那就意味着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整个检测过程无痛无创,患者几乎感受不到任何不适,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2.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同样能够检测幽门螺杆菌,但与尿素呼气试验不同,它属于侵入性检查。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医生会将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细长管子经口腔插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直观地观察这些部位的内部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特殊器械取少量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者病理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能在短时间内判断胃黏膜组织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而病理检查则能更为准确地确定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以及胃部组织是否存在其他病变。

3.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检测其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过幽门螺杆菌。当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免疫系统会针对它产生相应的抗体。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这些抗体,就能间接得知患者是否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然而,这种检测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它无法准确区分患者是当下正处于感染状态,还是过去曾经感染过,现在已经自愈或者经过治疗后病菌已被清除。所以,血清学检测的准确性相对较低,在临床上一般不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规诊断,更多地应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某个地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分布情况。

除了上述检测之外,粪便抗原检测同样可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此外,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也能精准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特定基因片段,为诊断提供依据,但因其对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要求较高,目前尚未大规模普及。

认识幽门螺杆菌,是我们守护胃部健康的重要基础。从它的生物学特性,到对健康的危害,再到传播途径和检测方法,每一个环节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幽门螺杆菌并不可怕,面对它无须过度恐慌,若发现感染或身体出现不适,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专业诊治,就能有效应对。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幽门螺杆菌的侵害,从而打赢一场全方位的胃部健康保卫战。

(作者单位系潜山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