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这个与病魔较量的战场上,每台手术都是一场关乎生死的战役。而在这场战役背后,有一场至关重要却常常不为人知的“无菌接力赛”——从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灭菌,到手术台无菌屏障的精心维护,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共同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一、器械消毒灭菌:起跑线上的关键准备
手术器械是医生们在手术中使用的“武器”,这些“武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确保其处于无菌状态。消毒灭菌的第一步是清洗,手术器械在使用后往往会沾染血液、组织碎片等有机物,这些物质如果不彻底清除,会影响后续灭菌效果。清洗人员会先用流动水冲洗器械表面的明显污垢,然后将有拆卸部件的器械,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拆卸,妥善放置后将器械浸泡在含有酶的清洗液中。酶能够分解有机物,使其更容易被清洗掉。接着,使用超声波清洗机进一步去除器械缝隙和关节处的微小污垢。超声波产生的高频振动可以让清洗液深入到这些难以触及的部位,将污垢震落,提高清洗质量。酶液清洗后,根据器械的材质、构造、说明书要求等选择手工清洗或者机械清洗。
清洗干净并充分干燥后的器械进入检查包装环节,检查核对器械的清洗质量,器械种类、规格、数量,根据器械结构材质、精密程度、器械重量等,可选择一次性包装材料和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备注上包牌名、检查者或包装者姓名、有效期、锅次锅号代码等标识,就进入灭菌环节。常见的灭菌方法有高温高压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等。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将器械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在高温(通常为121℃或134℃)和高压的环境下,蒸汽能够迅速穿透器械的每一个角落,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各种微生物。环氧乙烷灭菌则适用于一些不耐高温高压的精密器械,环氧乙烷气体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和杀菌能力,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对器械进行消毒,但环氧乙烷具有毒性,灭菌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通风散气,确保残留的环氧乙烷符合安全标准。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利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的强氧化性来杀灭微生物,这种方法对器械损伤小、灭菌时间短,特别适合对电子类器械的灭菌,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精密不耐高温高压器械的快速周转需求。
在每一批器械灭菌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测。生物监测是其中最可靠的方法之一,通过将含有特定细菌芽孢的生物指示剂与器械一起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将生物指示剂进行培养。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生物指示剂中的细菌芽孢没有生长,说明灭菌过程成功,器械达到了无菌标准。只有经过严格监测合格的器械,才能被送往手术台,参与这场守护生命的接力赛。
二、手术台无菌屏障:无菌接力的持续守护
当经过严格灭菌的器械被送到手术室时,手术间的无菌环境构建工作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前,要进行严格的准备工作。外科手消毒是其中关键的一步,手术人员先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然后使用碘伏或其他专用的外科手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过程要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方法,确保双手的每一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消毒。消毒后,双手保持在胸前30㎝处,避免接触任何可能污染的物品。穿戴手术衣和手套也有严格的规范,手术衣由无菌的防水布料制成,穿戴时要确保手术衣的无菌面不被污染。手套同样要选择无菌的,并在穿戴过程中注意避免手套破损。
在手术过程中,器械台的管理至关重要。器械台是放置手术器械的地方,必须始终保持无菌状态。器械护士会在手术开始前将灭菌好的器械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器械台上,并用无菌巾覆盖。在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传递器械时要确保器械不接触手术人员身体的非无菌部位。如果器械不慎被污染,要立即更换新的器械。同时,手术台上使用的敷料、缝线等物品也必须是经过严格灭菌的无菌物品。
三、无菌接力赛的意义与挑战
这场从器械消毒灭菌到手术台维护的无菌接力赛,对于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手术成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一个小小的细菌污染,就可能在患者体内引发严重的感染,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严格的无菌操作能够大大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然而,这场无菌接力赛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医疗器械被应用于临床,这些器械的材质和结构可能更加复杂,给消毒和灭菌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医院不断加强管理和培训,引进先进的消毒灭菌设备和技术,优化消毒灭菌流程,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同时,加强手术室的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对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进行实时监督和反馈。
从器械消毒灭菌到手术台维护的无菌接力赛,是一场无声却惊心动魄的战斗。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医护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努力。正是他们的严谨、专业、细心,守护着生命的希望,为患者筑起一道坚实的无菌屏障,用行动诠释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守护。
(作者单位系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