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婷婷
杨帆是淮南市高新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多年来杨帆家庭始终秉承关爱友善、乐于助人的中华传统美德,时时处处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以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2017年,杨帆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浙江一名2岁患儿生命,用实际行动诠释家与爱的真谛。
心存善念,留下缘分“种子”。2014年8月19日,在淮南市开展党员干部和团员青年向张宝学习捐献造血干细胞采样活动的首日,24岁的杨帆加入了捐献的行列,留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2017年8月,杨帆接到一个令他意外的电话,骨髓库通知他与一名患者配型合格,征询他是否愿意进行下一步的高分辨配型和捐献。他既意外欣喜又深感救人责任重大,当即答应下来。即将举办婚礼的他不顾工作繁忙,挤出时间配合配型、体检、复检,直到迎来捐献的日子。
杨帆有个和睦的大家庭,全家老小其乐融融。因为担心长辈会不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他一直瞒着家人,后来实在瞒不住,才向家人坦白。因不了解相关知识,家人知道后,担心影响杨帆身体,不同意他此时捐献,希望能等等,亲朋好友也都反对。平日就十分孝顺的杨帆感到了很大压力,但他没有放弃的念头,全力争取新婚妻子和父母的支持,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了家人,他的新婚妻子是一位小学老师,通情达理,对杨帆的善举非常支持,帮着一起做父母的工作。“杨帆做的是救人一命、救人一家的好事,我们再担忧也不能给他增加压力。希望能顺利捐献,双方都平安健康。”最终杨帆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在杨帆入院等待捐献期间,他为素未谋面的孩子买来“熊宝宝”玩具,写了一张充满“父爱”真情的贺卡:“希望宝贝在经历这次磨难后,身体早日康复,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快乐地成长。”2017年12月7日上午,在省立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经过几个小时的采集,杨帆成功采集了9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采集完的杨帆迫不及待地走下床,郑重地捧起那袋温热的生命火种和饱含深情的贺卡、玩具交到了孩子所在医院派来的医生手里:“拜托您了,代我给孩子问好、加油!”当天,杨帆捐献的这袋悬浮液搭载飞机飞到患儿所在城市,植入患儿体内,手术一切顺利。
杨帆在市文明办、市红十字会支持下成立“杨帆志愿服务队”,带动亲友同事参与公益,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推动更多人加入爱心行列。杨帆家庭以无私奉献树立家庭文明标杆,展现了新时代家庭爱国爱家、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激励更多人以实际行动传承优良家风,共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