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6日,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1-2月份,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较去年同期提高16.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创近年历史最高水平,实现规上制造业“开门稳”“开门红”。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新年伊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聚焦创新机制育动能、锚定目标稳增长、聚焦转型调结构,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增强企业生产的动力、改善企业发展的环境、提升企业发展的信心,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在“新春第一会”印发并启动实施《淮南市制造业培优促强扶大工程实施方案》,强化市、县区两级领导全覆盖包保服务,建立融资服务、人才用工服务、市场拓展服务、协同创新服务等四项服务工作机制,实行用地需求、水电气网需求、项目政策、遗留问题等四项清单工作机制,促进制造业企业做优做强做大。首轮入选培优促强扶大重点制造业企业培育库企业114户,1-2月份产值同比增长25.5%。在做强龙头企业的同时,通过培育新企业打牢工业稳增长的增量基础,持续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培育,1-2月份,全市共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6户,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015户,新增企业产值同比增长48.4%。
以“开门稳”“开门红”为目标,下好复工复产先手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强化企业复工复产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走访企业生产运行、投资增效、创新发展等方面困难问题,部门联动加强资金、用能、用工、物流等要素保障,推动企业早复产、早达产。截至2月13日,全市规上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率已达到93.5%,高于2024年节后同期8.4个百分点。出台《淮南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大对企业的奖补支持力度,加快一季度兑现落实免申即享政策,通过政策赋能发展,进一步提振制造业企业发展信心。
坚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齐头并进”,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规模,增强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全市30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有25个保持正增长,增长面达到76.7%。其中,以利来汽车、坤泰动力等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71.5%,拉动全市工业增速0.53个百分点;以中环低碳、能启电气等为代表的光储制造业同比增长43.2%,拉动全市工业增速0.53个百分点。1-2月份,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4.8%,较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制造业推动淮南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周 玲
本报通讯员 王 鹞 张利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