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八公山区紧紧围绕深化乡风文明建设这一核心任务,直面乡村陈规陋习,积极探索实践,将“积分制+村规民约”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乡村治理与文明建设之路,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积分赋能,激活乡村治理新引擎。该区以“小积分”为有力杠杆,巧妙撬动乡村治理大格局。将积分制与环境卫生维护、志愿服务参与、家庭美德践行等多个方面工作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作用,积极走村入户向村民耐心讲解积分规则和移风易俗理念,引导村民主动挣积分、比贡献。在积分的激励下,村民们自发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积极参与村庄绿化美化,形成了人人参与乡村治理的良好氛围,构建起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村规聚力,约出文明新风尚。八公山区积极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将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婚丧嫁娶等内容,严格按照规范程序纳入村规民约,同时融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的议事规则。在实际执行中,村民议事会积极收集村民关于移风易俗的意见建议;道德评议会对村民的文明行为进行评议褒奖,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教育;红白理事会则全程监督婚丧事宜的办理,杜绝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行为。村民们在村规民约的约束和引导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意识不断增强,自觉摒弃陈规陋习。
德治润心,涵养乡村文明之花。积分制与村规民约的实施,不仅改变了村民的行为,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村民的心灵。随着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该区乡村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它事不办”已逐渐成为村民的共识。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互帮互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村里还经常组织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让身边的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村民崇德向善的热情,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本报通讯员 马 珂
本报记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