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公益初心 以微光传递温暖

——记“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穆敏

版次:02  2025年03月25日

本报记者 何婷婷

她曾推迟婚期增重8斤,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患儿生命,成为安徽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者捐献第一人;她从淮南市红十字会一名普通志愿者到公益岗位人员,甘做坚守初心的“执着者”。

她就是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穆敏,多年来她用最简单的初心做最平凡的公益,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荣获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奉献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安徽好人、安徽省慈善楷模等表彰,近期又获评安徽省三八红旗手。

穆敏在上大学时就热衷于志愿服务,她家庭困难,平日对自己十分节俭苛刻,却一次次慷慨捐赠灾区,帮助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大病患者、孤寡老人。2015年,得知市红十字会工作任务重,人手极少,急需工作人员时,穆敏毫不犹豫地辞掉私企优渥的工作来到市红十字会做起了公益岗位工作。

在市红十字会,穆敏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平时穆敏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各项工作细之又细,十分用心耐心,宣传动员总是不厌其烦想尽办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去打动人;对捐献志愿者尽力做好每个环节点点滴滴、周到温馨的服务。2019年和2020年有两位特别的女性捐献者住院捐献,穆敏第一时间赶到合肥,在医院日夜守护,悉心照顾,直到捐献成功她才放心。

2020年6月1日,穆敏接到中华骨髓库的通知,她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与一名8个月大的患儿匹配成功。但因患儿年龄太小,为了保障捐献成功,暂时还不适合移植捐献,需要耐心地等待。到了2021年2月,离配型成功过去了8个月,患儿也满一周半,中华骨髓库下达了体检通知和移植计划,穆敏本已平静的心又不安了。一方面是自己的体质太弱、体重不够,体检或难过关,要是过不去怎么办,另一方面,她已与身为军人的爱人经过几年爱情长跑将婚期定在了5月,会不会时间冲突?为了挽救患儿的生命,穆敏不得不咬牙增重了8斤,顶住双方家人的压力,推迟婚期。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当体检顺利过关,移植计划正式开启,穆敏很是欣喜。2021年4月入院准备捐献期间,体质虚弱的她忍受注射造血干细胞捐献动员剂严重反应造成的巨大痛苦,全身疼痛难忍,3天没有进食入睡,但为了拯救患儿,她顽强坚持并顺利完成了捐献,拯救了患儿。

坚守初心,立志做公益路上的执着前行者。2018年初,穆敏3年公益岗位到期,穆敏原供职的企业多次邀她回去,表示给她再提高待遇,但她坚定地留下了。穆敏的爱人和亲朋好友不止一次劝她换个工作,但她都拒绝了,她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有意义的事,干着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