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职教沃土 赋能文旅出圈

本报记者 张昌涛

版次:01  2025年03月25日

近日,为聚焦我市“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主题,对接文旅产业现状与发展需求,淮南联合大学结合学科、人才、科研等资源,积极探讨校地协同创新、产教融合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为全市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产教融合育人才,打造“文旅+”专业体系。淮南联大紧扣文旅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布局,重点建设“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特色专业,并计划新增“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智慧旅游”“文化遗产数字化”等方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与八公山景区、淮南文旅公司等共建产业学院,开发《楚汉文化导游实务》《二十四节气研学》等特色教材,将地方文化深度融入教学实践。依托学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创新打造“数字淮南文旅资源库”,将寿县古城、八公山、淮南子文化等本土案例融入课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校地共建强实践,激活青春创新力量。该校团委积极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主动对接市文化和旅游局、寿县、大通区、八公山区共建“研学教育基地”,协同设计文旅研学路线,常态化开展学生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青春兴淮”行动,组织“联大学子看淮南”实地调研、“文旅金点子”大赛等,激发青年学子参与文旅创新的热情。学校还创新推出“文旅实战营”,选拔优秀学生参与节假日景区运营、活动策划等岗位实践,并通过建立“实践积分制”、设立专项实践基金等,从制度与资金层面保障学生参与的可持续性。

文化传承树品牌,凝聚智力服务动能。为深挖淮南文化内涵,该校牵头组建跨学科文旅研究团队,围绕“淮南夜间经济业态”“淮河文化IP开发”等课题开展研究,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同时,打造“淮南联大文旅青年志愿团”,细分导游讲解、技术支援等专业分队,为景区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推出“周末文旅公益岗”、举办“文物会说话”短视频挑战赛等特色活动,以青年视角传播淮南文化,助力文旅品牌建设。此外,通过筹建“淮南文旅人才培育联盟”、建设文旅大数据实验室等举措,进一步夯实校地协同发展的基础。

“我们立足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把助力淮南文旅产业发展作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切入点,下一步将扎实推进‘五个一’行动。”淮南联大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将致力打造一至两个文旅特色专业,发挥语言、艺术、数字技术等专业优势,为淮南文旅事业输送专业人才;成立一个文化研究机构,为文旅事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策略建议;设立一个文旅窗口,作为对外交流的桥梁,生动讲述淮南文化故事;培育一批满怀热忱的学子,为文旅领域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形成一批优秀提案,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淮南文化产业发展贡献联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