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味万方”的千年传承与创新

张昌涛

版次:01  2025年03月25日

一碗淮南牛肉汤,跨越两千余年,从楚王祭祀的青铜鼎中走来,最终沸腾于现代城市的街头巷尾。这碗汤不仅是淮南人舌尖上的乡愁,更是一部浓缩的文化史与产业创新史。它印证了传统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也为地方经济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

千年传承的背后是楚地文化的深厚积淀。淮南牛肉汤的文化底蕴,根植于楚地厚重的历史土壤。武王墩墓出土的青铜鼎与牛骨残骸,佐证了牛肉汤与楚王贵族生活的紧密关联。鼎作为祭祀礼器,承载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庄严,而鼎中熬煮的牛肉汤,则成为连接神圣仪式与世俗生活的纽带。楚人“食多方些”的饮食智慧,在《淮南子》中凝结为“齐味万方”的哲学表达,牛肉汤的熬制技艺由此被赋予文化深度。从刘安炼丹时的“保温妙招”,到赵匡胤攻城时的“救驾神汤”,历史的每一次转身都让这碗汤的故事更加丰满。它不仅是食物,更是流动的文化基因,在时代洪流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

从地域小吃到国民餐饮的跨越,源于产业化的破局。若仅有历史光环,淮南牛肉汤或许会如许多传统美食般囿于地域。其真正突围的关键,在于将文化符号转化为产业动能。数据显示,全国超10万家门店、海外市场的拓展以及工业化生产链条的完善,标志着这碗汤完成了从“地方小吃”到“国民餐饮”的跨越。标准化生产解决了口味统一与规模化难题,品牌IP的打造(如“救驾汤”“楚王同款”等)则为其注入差异化竞争力。与柳州螺蛳粉“非遗+产业”模式对比,更能凸显淮南牛肉汤在产业链延伸上的潜力:从食材供应链到文旅衍生品,从电商营销到文化体验,每一步都需深挖“汤经济”的附加值。

一碗汤的滋味,折射出城市的性格与格局。淮南牛肉汤的“鲜、辣、香”,恰是这座城市性格的味觉映射。“鲜”代表创新求变,如淮南从资源之城向绿色食品、高端制造的转型;“辣”象征敢为人先,如同牛肉汤打破地域限制走向世界的魄力;“香”则寓意兼容并蓄,回汉饮食文化的融合、南北风味的调和,无不体现开放包容的格局。这碗汤的开拓之路,是淮南人用匠心与韧性书写的发展启示录:传统产业若能与文化根脉共振、与现代科技共舞,便能成为驱动地方经济的活水。

文化传承的本质,是在创新中延续灵魂。从青铜鼎到连锁店,淮南牛肉汤的蝶变印证了这一发展逻辑。未来,这碗汤必将在品牌叙事中深化历史IP、在产业链上整合文旅资源、在全球化中传播文化价值,如楚大鼎般“鼎立”于世界美食之林。它不仅是淮南的城市名片,更应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创新转化的典范,让世界从一碗汤中读懂中华文明的韧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