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用药,助力冠脉支架术后康复

杨 洋

版次:A04  2025年03月21日

当心脏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而出现堵塞时,就会影响心肌供血,冠脉支架植入术可以帮助很多患者重建希望。这种治疗方式能够快速撑开狭窄血管,以恢复心脏血液供应。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药物治疗也同样重要,会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进程。

1.抗血小板药物 为血管畅通保驾护航

在冠脉支架的植入以后,血小板就好比被激活的“小卫士”,但如果活跃度较高,其就会在支架表面集聚,甚至形成血栓再次堵塞血管。这一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极容易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抗血小板药物在术后治疗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1.1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抗血小板领域应用较为广泛,这一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以让血小板难以凑到一起,这样就能够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通常每天一次,但剂量要严格遵循医嘱。针对于阿司匹林这一药物的副作用来讲,最常见的就是胃肠道不适,患者胃痛症状或轻或重,还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的情况,患者千万不可擅自停药,这样容易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要及时告知医生,让其判断如何处理。

1.2联合用药

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也是抗血小板的重要成员,其常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这就是所谓的“双抗”治疗。这种联合用药方案就好比给血管上了“双保险”,能更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但同时也会增加出血风险,所以在用药期间,患者要留意自己的身体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冠脉情况逐渐稳定,医生则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患者是否可以停用其中一种药物,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出血风险。

2.他汀类药物 血脂管理的得力助手

他汀类药物对于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来说意义非凡,不仅能帮助患者降低血脂,还可以将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清理出去,并且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能大大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常见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等,需要注意的是要定期复查血脂,看看血脂是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以及少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肌肉损伤,如有上述副作用出现,及时停药可恢复正常。

3.其他药物 多管齐下促进康复

3.1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主要包含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其就好比是心脏的“舒缓剂”,可以降低心率、血压,以减轻心脏负担,对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心律失常有积极作用。但这类药物也有一些“小脾气”,容易引起心动过缓,即让心跳变得过于缓慢;还可能会使患者感到浑身没劲儿;对于有哮喘等肺部疾病的患者来讲,可能会引发支气管痉挛,所以这类患者要慎用。

3.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常被用于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ACEI、ARB能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和血管重构,可以很好的保护患者心脏和肾脏功能。常见ACEI类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ARB类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等。服用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如干咳(ACEI类药物较为常见),咳嗽可能会持续不断;还容易出现低血压等情况,患者一旦出现这些不适症状,就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以确保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4.服药小贴士 规律用药守护健康

4.1严格遵医嘱

务必按照医生规定剂量和时间服药,患者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漏服,也不要在下一次服药时加倍补服,应及时咨询医生该如何正确处理。

4.2记录用药情况

患者应准备一个小本子,记录每次服药时间、剂量及身体有无不适反应。这样在复诊时,就能够为医生提供详细信息,便于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4.3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脂等多项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评估治疗效果。

冠脉支架术后的药物治疗是一场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持久战”。精准用药,严格遵循医嘱,积极做好自我管理才能更好助力康复,让患者重新拥抱健康生活。

(作者单位系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