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快乐学习”下高校校园活动的新探索

李 艳

版次:A03  2025年03月21日

高校学生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探索以“自主教育、快乐学习”为理念指引,可以转变育人方式、优化配置资源,形成新框架和新机制,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活动组织全过程。该模式将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融入思想性、专业性、趣味性,通过“项目化”管理,把举办活动的主体还给学生,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用数字化改革的思路,打造全域感知、全景协同、全局决策的校园活动数字化平台,进一步构建高校学生活动体系,重塑高校学生活动理念,优化了高校学生活动申报、审批流程,对于全面深化“大思政”育人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活动改革的创新举措

以“学生应用能力提升”为目标,改革活动组织方式。在校园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把活动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人人都可申报、人人皆可举办”。一是自我规划、自我设计。在活动开展前,由3人及以上学生团队、学生社团或学生会组织,自主规划活动类型及内容,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发起活动申请,经学校活动管理办公室评审,纳入学校总体校园活动中。二是自我实施、自我管理。活动开展时,由学生自主拟定活动通知,自主开展宣传,自主开展方案实施的过程管理。学生要对活动进行成本控制、质量监控和进度跟踪与优化,不断提高管理、组织、协调以及沟通能力。三是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活动完成后,学生团队自主对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重新认知活动目标、反思活动过程、总结活动成果、指出活动存在的问题,自我评价活动成效,自我修订和完善活动方案,提高学生的活动管理能力与水平。

以“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为关键,丰富活动主题内容。把高校学生活动分为大、中、小型活动,以“大型活动届次化、中型活动专业化、小型活动社团化”为原则,把大学生的内在活动需求与自身专业成长、个人兴趣特长相结合。一是大型活动全校化,突出思想性。校级层面的大型活动要每年定期举办,形成届次,打造成为品牌活动。要坚持政治挂帅、旗帜鲜明讲政治,充分挖掘红色元素,提升活动的思想性。在大型活动中,可分模块采用招投标制度,让学生以揭榜挂帅的方式主动申报参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二是中型活动分院化,突出专业性。分院层面的中型活动要突出专业特色,增强活动专业性和学术性,鼓励分院跨学科专业交叉的创新性活动。要将各二级学院的学科专业特色融入校园活动之中,开展多种具有专业性、实践性、技能性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三是小型活动社团化,突出趣味性。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导设计的小型活动中,建立以学生自主管理的社团化运行机制,扩大活动参与面,丰富活动形式,增加活动趣味性。坚持创新活动载体,多渠道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做到内容不重复、形式不枯燥、过程不乏味。

以“实践也是育人成果”为理念,创新活动评价体系。高校学生活动应树立“活动无论成功失败,都是我们育人成果”的理念,创新学生活动评价体系,提升学生活动组织和管理能力。一是完善学生评价。可将学分制引入学生活动,凡参加或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活动,可以兑换相应的学分,实现学生活动学分与第二课堂学分的融通互认,对在校园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综合测评、年度评优、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创新教师评价。加强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将指导教师的课外工作量与活动的指导效果挂钩,鼓励每位专任教师根据个人特长,积极指导学生的校园活动,要将教师参与活动指导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指标和职称评聘体系中。三是加强学院考核。要对二级学院在高校学生活动中的组织动员能力、配合程度、参与人数等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纳入年底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引导二级学院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促进学生活动“百花齐放”。

二、高校学生活动改革的显著成效

以高校学生活动改革为切口,撬动各领域全面改革。将学生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整体框架,将教师指导活动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指标和职称评聘体系,将学生活动效果纳入二级学院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真正让全校师生“动”起来,通过学生活动微改革、微创新,推进应用型大学系统性重塑。

简化申报流程,大幅提升学生参与度。用数字化改革的思路,打造全域感知、全景协同、全局决策的校园活动数字化平台,使全校学生受益,人人都可申报、人人皆可举办活动。学生活动开展数量实现大幅提升,每学年项目数和参与组织活动学生人次大幅提升,为全面推广校园学生活动、深化“大思政”育人提供了新模式,为其他高校开展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品牌度显现。学校各级学生会、学生社团及个人,以学生活动改革为契机,着力打造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校园品牌活动,推进品牌活动转型升级,赋予传统活动新时代内涵,实现校园文化活动向品质型转变。以“新生季”“毕业季”为两条主线,通过“南湖音乐节、体育运动节、社团文化节、科技创新节”四节为主题月开展品牌活动,着力打造草坪音乐节、南湖毅行、“声耀南湖”十佳歌手大赛、“南湖杯”校园提案大赛等“南湖”系列品牌活动;积极开展“浙青年爱运动”系列活动,开展音乐荧光夜跑、新生青春彩虹跑、毕业季篮球友谊赛等文化体育类活动及赛事;着力办好“挑战杯”科技竞赛、“初心杯”辩论赛、思政微课大赛、“十佳笔记”评选等学术科技类活动,结合时代特点,将传统活动加以创新。加强对活动的管理,严格把控活动质量,加强对于活动预期的思考,不做形式化活动,打造符合新时代大学生风格的“新”精品活动。同时,学生个人还自主开展了如校园脱口秀、校园创意辩论赛、校园拼贴诗大赛、魔术公益汇演等高校学生自主申办的活动项目。

展望未来,以“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学习是快乐学习、最好的成长是全心投入、最好的动力是真心喜爱、最好的进步是自我完善”为指引,以顶层设计、组织方式、主题内容和活动评价等要素改革为重点,我们将继续项目化推进高校学生活动,重塑高校学生活动理念,重构高校学生活动体系,探索形成大学校园学生活动的“南湖模式”,全面打造“红色大学”校园育人新生态。

〔本文系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自主教育、快乐学习’的校园学生活动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220691)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系嘉兴南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