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复杂生理系统中,心脏宛如一台精密的“发动机”,日夜不停地为全身输送血液,维持生命的运转。而在这个“发动机”里,存在着一套精妙的“电路系统”,它控制着心脏有节律地跳动。然而,当这个“电路系统”出现问题时,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便可能悄然来袭。房颤不仅会让心脏陷入紊乱的跳动节奏,还犹如一颗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对大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堪称大脑的“隐形杀手”。
一、房颤的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由窦房结这个“天然起搏器”发出电信号,信号依次传遍心房和心室,使得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从而实现血液循环。但在房颤患者体内,心脏的电活动出现了严重紊乱。心房中的一些异常电信号干扰了窦房结的正常指令,导致心房不再有序收缩,而是快速、无序地颤动,频率可高达每分钟350-600次。这种混乱的电活动就如同心脏的“电路”短路,使得心脏的泵血功能大打折扣。
引发房颤的原因多种多样,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此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长期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以及长期大量饮酒、吸烟、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都可能成为房颤的诱发因素。
二、房颤的严重危害
房颤对心脏的直接影响显而易见,心脏泵血效率降低,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然而,房颤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它对大脑的潜在威胁。当心房颤动时,心房壁的血液流动变得缓慢且紊乱,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各处。而大脑的血管相对细小,很容易被脱落的血栓堵塞,进而引发脑栓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
脑栓塞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极为严重,患者可能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视力模糊、头晕头痛甚至昏迷等症状。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如肢体残疾、认知障碍等,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更为可怕的是,房颤引发的脑栓塞可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很多患者在第一次发病时就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因此房颤被形象地称为大脑的“隐形杀手”。
三、房颤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由于房颤的症状有时并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部分患者可能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偶然发现。因此,对于有房颤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甲状腺疾病者等,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至关重要。普通心电图能够捕捉到房颤发作时的异常电活动,但对于一些阵发性房颤患者,由于发作时间短暂,可能需要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它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大大增加发现房颤的概率。此外,心脏超声检查也有助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房颤的心脏病变。
四、房颤的治疗与预防
1.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房颤,积极治疗刻不容缓。治疗的目标主要包括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
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基础。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尝试恢复窦性心律,常用的有胺碘酮等,但这些药物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等)、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 等),能使过快的心室率降低,缓解症状。而预防血栓形成则主要依靠抗凝药物,传统的华法林应用广泛,但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调整药物剂量,使用相对繁琐。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逐渐普及,它们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与华法林相当,且无须频繁监测凝血功能,使用更为便捷。
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严重的房颤患者,还可考虑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导管消融术(射频消融及冷冻消融)是目前较为先进且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将电极导管经静脉送入心脏,对引起房颤的异常电活动部位进行消融,从而恢复心脏正常电传导。此外,心脏外科手术也可用于治疗房颤,尤其是在患者同时合并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心脏疾病时。
2.生活方式调整
除了医学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房颤的防治同样不可或缺。首先,戒烟限酒是关键,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害,加重房颤的发生风险。其次,合理饮食也十分重要,应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适度的运动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中,因为精神因素也可能诱发房颤发作。
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危害不容小觑。它既是心脏的“电路故障”,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又是大脑的“隐形杀手”,严重威胁神经系统健康。通过了解房颤的发病机制、危害以及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对于普通人而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是预防房颤的重要措施;而对于已经确诊房颤的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加强自我管理,也能够有效降低房颤带来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重新拥抱健康的生活。让我们重视房颤,共同为心脏和大脑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系安庆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