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通俗化、大众化指明了方向。
为搭好理论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大通区上窑镇成立“窑”说新语基层理论宣讲队伍,用具象化理念推进理论宣讲大众化,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组建宣讲队伍,解决好“谁来讲”的问题。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人才队伍是重要保障。上窑镇以“窑”说新语理论宣讲品牌建设为引领,通过“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的引人思路,持续壮大理论宣讲队伍力量,成立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熟悉区情民意、政治责任感强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劳模、好人、老战士、村干部以及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青少年组成的特色理论宣讲队。理论之树,“常新”方能“长青”。为健全理论宣讲人才培养机制,持续为宣讲队成员蓄势赋能,上窑镇通过每年定期举办“两委”赋能培训班、积极参加大通区“举旗帜·送理论”区级宣讲报告会走进上窑等方式,为理论宣讲成员搭建有效学习平台,不断提升宣讲成员的理论水平、知识储备和宣讲能力,绘就“招贤聚能”人才蓝图。
注重宣讲大众化,解决好“怎么讲”的问题。理论宣讲“接地气”,才能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由于基层群众文化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窑”说新语理论宣讲队通过淬炼乡音土话“金话筒”,以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关键小事为切口,通过“方言土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贴近生活的实例来阐释理论观点,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营造“人人懂政策,人人讲政策”的浓厚宣传氛围。用“乡音”传递“党音”,以“乡土味”解析“大道理”,让“理论”带有泥土味。2024年10月,“窑”说新语特色宣讲团在上窑镇各村社区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宣讲,总计宣讲次数12次,共计200余人次参加。
打造宣讲阵地,解决好“在哪讲”的问题。该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上窑镇文化站等阵地,将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宣讲融入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同时结合本土特色,灵活将“板凳会议”“小院议事”转化为拉家常式理论宣讲,在熟悉氛围中交流学习,潜移默化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浸润百姓心田;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无法集中学习,宣讲队成员积极开展“送学上门”服务,确保每一位党员都能在学习路上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