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温度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本报通讯员 盛 静 汪秀杉 本报记者 苏 强

版次:02  2025年03月18日

“打通未成年人普法的‘最后一公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在谢家集区,一场场守护未成年人的温暖行动火热开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了法治防线。

近期,一起抚养纠纷让一个孩子的入学之路布满荆棘。退休女法官、“五老”志愿者张霞得知情况后心急如焚,她多次登门拜访孩子父母,耐心倾听诉求,频繁奔走于社区和学校,积极沟通协调。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僵持的局面终于化解,孩子回到父亲身边,顺利踏入校园,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活。

“我始终坚守‘一切为了孩子’的初心,帮孩子扫清求学障碍,确保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张霞作为“谢大姐调解工作室”的一员,退休后的她放弃安逸生活,一头扎进社区纠纷调解工作中,从开展法治教育,到助力困难帮扶,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切实为青少年办实事、解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谢家集区,像张霞这样的“五老”志愿者还有很多,该区充分发挥“五老”作用,通过登记摸底、走访动员,让更多法院退休老干部、调解员加入“五老”队伍,经过专业培训和情感凝聚,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法院“五老”志愿者队伍。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化身法治护苗员,用自己的余热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淮南第六中学的绿荫草坪上,一场紧张刺激的“法‘智’闯关乐翻天”活动吸引了近百名学生。法官巧妙地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剧情与热点案例相结合,以“游戏互动+问题抢答”的形式,围绕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深入剖析电影角色行为背后的法律边界。新奇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大家积极思考、踊跃抢答,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

据了解,为了让未成年人更好地了解法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谢家集区积极创新普法形式,选派9名院庭长担任11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与热门IP“哪吒”联名普法,开展“开盲盒”法治竞赛、宪法知识“大转盘”等活动,让法律知识以更生动、更易接受的方式走进未成年人的生活。

采访中,谢家集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我们持续探索并优化涉未成年人案件审理模式,秉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与“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以柔性司法彰显人文关怀,通过强化少年法庭建设,组建了2个专业合议庭,推行圆桌审判、回访帮教等特色机制,全方位护航未成年人的权益,助力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