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护理解析:如何平衡营养与血糖控制

傅晓文

版次:A04  2025年03月17日

糖尿病是影响国民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以血糖高水平表达为主要病理特点。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长期使用降糖类药物,同时还要在饮食方面加强自我管理,以实现对血糖水平的良好控制。本文介绍了糖尿病饮食护理相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各位患者在平衡营养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血糖。

1、限制总热量

热量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而摄入过多则会引起肥胖等问题,对血糖的控制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向专业营养师咨询热量控制相关问题,根据自身情况(如年龄、身高、体重、日常活动量等)确定每日摄入热量的合理区间。肥胖患者应在合理区间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热量摄入,而身形消瘦者应保证热量摄入充足。确定每日摄入总量后,应合理分配各营养素的占比:碳水化合物占比以45%-60%为宜,脂肪占比以20%-35%为宜,蛋白质占比以15%-20%为宜。

2、选择优质主食

身体的能量来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而这一营养素主要存在于主食中。但是,主食对血糖水平有较大影响,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优质主食作为能量源。建议患者将糙米、杂豆以及燕麦等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作为三餐主食,这类食物含较多的膳食纤维及矿物质,吸收速度较慢且饱腹感强,能够避免进食后血糖大幅波动。而白米、白面等精制谷物以及面包、糕点等精加工碳水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升糖指数,应避免食用。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可以适当调整用餐顺序,将蔬菜排在首位,肉蛋奶类食物排在第二位,最后吃主食,这种用餐顺序有助于血糖稳定。

3、保持营养均衡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要保持营养均衡,除碳水化合物之外,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也是身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素。

瘦肉、鱼虾、豆类以及蛋奶类食物可以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建议糖尿病患者将这类食物列入饮食计划,作为补充蛋白质的首选食物。其中,豆类不但富含植物蛋白,同时还能提供膳食纤维,利于控制血糖,而鱼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护心血管健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新鲜果蔬可以提供纤维素、各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是日常饮食不可缺少的一类食物。糖尿病患者每日蔬菜总摄取量应达到500克,并且要保证蔬菜种类丰富。需注意,水果中含有一定量的果糖,食用后可能引起血糖波动,需谨慎选择水果种类。建议患者选择柚子、蓝莓、草莓等低糖水果,两餐间食用,且每日摄取量应小于200克,避免榴莲、龙眼等高糖水果。

坚果、橄榄油以及鱼油等食物可以提供不饱和脂肪酸,此物质不但能改善脂代谢,同时还利于心血管健康,可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而肥肉、油炸食物、奶油类甜点等食物通常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以及反式脂肪酸,对身体健康不利,糖尿病患者应敬而远之。

4、维持良好习惯

合理的饮食习惯对血糖稳定有积极影响,患者要维持定时定量用餐的良好习惯,切忌过度饥饿或者暴饮暴食。此外,还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对热量进行合理分配,一方面可以满足身体能量所需,另一方面也能防止用餐前后血糖大幅波动。在少食多餐的情况下,建议患者在睡前少量进食,以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5、灵活调整饮食

在季节的更迭过程中,患者的饮食方案应顺应四季变化进行相应调整。譬如,春季选择菠菜、笋等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时令蔬菜,可改善肠道蠕动,降低血糖控制难度;夏季炎热,可食用冬瓜、绿豆等解暑消渴的食物;秋季干燥,建议使用雪梨、百合等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冬季寒冷,可选择清炖羊肉等食物温补身体。

对于定期运动的患者,在运动前后要及时调整饮食。具体来说,运动前2小时应摄入适量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馒头、玉米等,防止运动时因能量不足而低血糖。而运动之后要注重蛋白质的补充,比如水煮蛋搭配杂粮面包、牛奶搭配谷物饼干等,既可以为肌肉修复提供能量,亦能稳定血糖。

若患者处于感冒期、围术期或妊娠期等特殊阶段,饮食也要做出相应调整。感冒期消耗增加,但食欲较低,可食用蔬菜汁或蛋羹等营养且便于消化的食物,多饮水改善代谢。围术期患者需要足够的营养来支持身体修复,可适当提高蛋白质类食物占比,有利于伤口愈合和相关功能的恢复。而妊娠期患者既要重视血糖管理,也要保证饮食方案能够有效满足胎儿发育需求,建议这类患者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制定符合个人情况的膳食计划,确保各营养素均衡摄入。

糖尿病饮食护理重在坚持,健康的饮食模式不仅可以改善营养状态,同时还能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血糖管理效果。糖尿病患者应谨遵医嘱,并结合以上护理方法对当前饮食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用科学的方法平衡机体营养、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为自身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系广德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