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属于意外伤害,在生活中发生率较高。烧伤发生后,需及时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尽可能减轻伤害,降低烧伤后感染发生风险,为创面愈合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很多朋友对于烧伤后的急救护理知识缺乏了解,甚至会采用错误的处理方法,导致伤情加重。本文为大家介绍了烧伤急救护理常见误区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希望能够为各位朋友提供有效帮助。
1、烧伤急救护理的常见误区
1.1冰块降温
一些朋友认为局部烧伤之后可以用冰块进行降温,有利于伤情好转。需注意,冰块虽能发挥明显的降温作用,但冰块产生的冷刺激可能会引发冻伤,导致伤势加重。正确的降温方法为流动冷水持续冲洗受伤部位,不但可以降温,还可以缓解痛感。
1.2误信土方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治疗烧伤的土方,譬如在伤口表面涂抹香油、牙膏以及红药水等。这些土方大多缺少科学依据支持,不仅无法控制伤情,甚至会影响临床诊断。烧伤后盲目使用以上土方,可能对创面造成二次伤害,甚至会刺激肉芽增生,感染风险也会随之上升。此外,创面涂抹以上物质会影响医生准确评估烧伤程度与面积,妨碍后续治疗。还有一些朋友认为由强酸引起的烧伤可以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而强碱引起的烧伤则用酸性物质进行中和,殊不知,酸碱中和过程中会持续释放热量,易引发热烧伤,促使情况恶化。
1.3过早脱衣物
烧伤后,很多朋友会下意识地脱去附着在身上的衣物。然而,烧伤之后衣物通常会与皮肤粘连在一起,强行撕脱可能会导致水泡被撕裂,甚至会使表皮组织随衣物脱落,不仅会加重伤者的痛苦,还可能引发感染,影响后期恢复。我们应避开这一误区,先用剪刀将衣物慢慢剪下,减轻创面受到的摩擦力。对于难以取下的衣物碎片,可以在冷水冲洗时小心处理,切勿暴力撕扯。
1.4轻视病情
虽然烧伤的危害性已经得到普及,但一些朋友可能会因为创面面积较小、无开放性伤口等因素而轻视病情,甚至会自行挑破创面水泡,或者对创面进行简单的清洁和包扎。轻视病情可能会导致病情延误,造成严重后果。在未得到正规治疗的情况下,小面积烧伤可能会出现延迟愈合、疤痕挛缩、化脓感染等问题,而大面积烧伤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脏器受损,并发感染、休克等危险症状,致死风险较大。另外,一些朋友烧伤后无明显痛感,这种表现会让其误认为伤情并不严重。实际情况表明,烧伤发生时,皮肤表层会先受到损伤,逐渐深入,无明显疼痛感时可能表示我们的痛觉神经已经受损,伤势较为严重。因此,不管伤情如何,建议大家受伤后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治,以免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烧伤的正确急救护理方法
2.1创面紧急处理
用流动冷水对创面进行持续性冲洗,若条件不允许,可以通过湿纱布冷敷、冷水浸泡等方法紧急处理创面,但冰袋不宜直接与创面接触。创面冲洗之后借助剪刀去除衣物,避免触碰水泡,注意保留腐皮。处理完毕后可以用清水浸泡伤口,并准备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切勿揉搓创面皮肤,以免导致表皮破溃而导致感染风险升高。紧急处理后及时就医,切勿擅自涂抹其他物品。
2.2初步检查
密切关注伤者情况,包括神志状态、心率、血压等,仔细查看创面情况,估计烧伤面积,明确是否存在开放伤口以及骨折等情况,同时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视情况采取急救处理。向患者本人、陪护者了解受伤原因、现场情况以及转运情况,同时询问既往史及药敏情况,注意是否有吸入性损伤。此外,需仔细查看口鼻腔,清除腔内异物,必要时可以通过内镜检查进一步掌握伤势。
2.3专项护理
生理盐水多次冲洗创面,配合专用器具清除附着在创面的石子、泥沙以及其他异物,同时将坏死组织以及渗液清理干净。期间需注意清创程度及患者生命体征,以免过度清创而引起休克。为避免强烈疼痛而引起躁动,需及时落实止痛护理,并通过预见性使用抗菌药来降低感染风险。
烧伤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意外伤害,我们要积极学习烧伤后急救知识,避开以上急救护理误区。在烧伤发生之后,应保持冷静,采用正确处理方法来减轻烧伤带来的伤害,为受损部位的良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作者单位系当涂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