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的石蛙

北 望

版次:03  2025年03月17日

雨水终于渐渐地停了,河里肆虐的洪水也退了许多。林建这才想起要给妻子慧娟打电话,掏出手机,发现手机泡水了,已经自动关机。

林建只好拖着疲惫的身子,往村口走去。远远地,他看到自己的养殖场,遮阳棚全都匍匐在水池上,溜方把管理房掩埋了。

妻子慧娟坐在养殖场门口的地上,伤心地哭泣。看到林建回来,她“腾”地站起来,扑到林建身上,拍打着,哭喊着:你有毛病啊,暴雨来了人影都见不到。这下好了,石蛙全被水冲走了。两百万的投资,就这样没了,没了啊!我要和你离婚……

三年前,林建从部队退伍后,回到村里当上了村支书。他和新婚的妻子慧娟经过考察,决定人工养殖石蛙。很快,他在村口建起了养殖场,引进石蛙种苗。可是,一年下来,由于缺乏经验,石蛙损失大半。第二年,林建外出虚心求教,认真总结经验,改造了养殖场,模拟天然环境,给石蛙设置石洞,种植菖蒲。一年下来,石蛙成活率大幅提高。今年第一批石蛙很快就可以上市了。林建粗略地算了下,全部卖掉,可以净赚五十万元。

看着在清水里游动的石蛙,听着石蛙“咕咕”的叫唤声,林建暗自下定决心,要把石蛙养殖技术向全村推广,让村民都走上养殖致富的道路。

转眼进入夏季,老天接连下了几天的雨。这天上午雨水停了,但天空依然阴沉沉的。林建带领村干部到村里布置完防汛工作后,就回到养殖场。他刚清理完排水沟的垃圾,就听到有人叫他。

书记,不好了,上游突发大水,把通往河对岸的木桥冲毁了。现在李玉兰老人还在对岸的老房子里。一名村干部赶来说。

林建一听,糟了,早上才把李玉兰老人接到她儿子的新家安置,一定是惦记老家又返回去了。唉,这老人家真是的,子女都在外打工,她的老房子又是危房,单门独户的,现在怎么办?

走,我们过去看看。林建说完拔腿就走。

妻子慧娟从遮阳棚里冲出来:马上要下大雨了,你不在这里看护,还去……没等慧娟说完,林建早已不见了人影。

天空很快又下起雨来了,还夹杂着强劲的台风。

小河有十多米宽,湍急的河水咆哮着。对岸的土坯房显得愈发孤独,旁边的乌桕树在风雨中摇摆。林建叫人拿来一根粗大的麻绳,绑上铁钩,奋力地甩向对岸的乌桕树,铁钩牢牢地钉在了树上。他又把麻绳的这头绑在一根电杆上,麻绳形成了高低差。已经浑身湿透的林建带上布带,拿出在部队学过的滑绳技术,“嗖”地滑向了对岸。林建把土坯房里哆嗦着的李玉兰老人背上,让对岸的人放低了麻绳的高度,重新形成落差,用同样的方式把老人顺利地带了过来。没多久,土坯房就倒塌了。

雨过天晴,林建和妻子开始整理养殖场。他的心里仿佛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即将到期的贷款如何偿还?慧娟则一边抹泪一边清理已经毁坏的遮阳棚。

突然,林建看到一群村民朝养殖场走来。有的提着水桶,有的拿着编织袋。人群中,那个李玉兰老人也来了,她拄着棍子,手里提着一只小塑料桶。

原来,洪水退去后,有村民发现河里到处是石蛙。大家闻讯后纷纷涌到河里去捡。

这时李玉兰老人出现在河岸边,大声喊:支书养殖场的石蛙没了,这些都是他那里跑出来的。我这条命是他给我的,大家做人要讲良心,捡的石蛙都还给他。不然我不答应。

看着一只只石蛙扑通扑通地跳回池里,林建的泪水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