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支撑乡村振兴

版次:04  2025年03月14日

(上接一版)

突出资金扶持重点。进一步提高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增强产业发展新动力。全年建设产业项目201个,产业占比71%。发挥衔接资金撬动作用,助力“秸秆变肉”振兴肉牛产业,2024年度衔接资金实施养牛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0.68亿元。实施光伏帮扶提升工程,建成村、户光伏电站6537座,年发电量6.03万千瓦,2024年实现村集体光伏收益0.41亿元。

调整细化资金使用管理政策。先后制定财政衔接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办法,细化衔接资金支持的重点内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拓宽资金用途,支持脱贫村和非贫困村均衡发展。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清单项目一律不得安排,常态化开展督查调研,对资金管理不规范、支出进度较慢的县区进行专项督办,确保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管理高效合规。

多元投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市财政部门继续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和乡村产业发展。

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市财政投入0.2亿元农业高质量发展资金,聚焦“两强一增”、现代种业发展,抓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市财政投入0.12亿元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升级、农产品加工企业银行贷款贴息、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品牌建设、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等。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2户,净增21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65.7亿元,累计增长5.6%。

支持牛肉汤产业发展。投入“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专项资金0.2亿元,支持秸秆“过腹养牛”和肉牛产业发展。兑付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政策资金0.13亿元,涉及企业48家,为推进牛肉汤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投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资金3650万元,遴选确定扶持项目89个,扶持98个村。

促进提升,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024年,市财政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积极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的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新格局,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和人居环境改善,促进农民生活品质逐步提升。

聚焦“千万工程”建设。制定《财政支持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和美乡村建设,重点用于省级中心村建设、精品示范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4年统筹资金1.3亿元,支持40个美丽省级乡村中心村和64个市级美丽乡村自然村建设,全年完成改厕15547户;统筹涉农资金2.5亿元支持8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撬动社会资本投资0.9亿元,引领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板。

扎实推进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2024年统筹财政资金0.82亿元,实施项目428个,解决了一批农民群众“急难愁盼”事项,有力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持续夯实农村水利设施。下达国债水利项目资金0.94亿元,推动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实施。安排水利发展资金0.5亿元,支持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