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手术和各种医疗检查中不可替代的环节。有很多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手术会感到焦虑和不安,这主要是因为其对麻醉相关知识的不了解。麻醉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哪些不同的类型?麻醉会有哪些潜在的不良反应,又该如何预防?这些问题是很多患者及家属都疑惑的,本文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麻醉相关知识,希望让您或亲友可以轻松面对手术与麻醉。
一、关于麻醉的主要类型
简单来讲,麻醉就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暂时阻断人体感觉神经传导,让患者在手术或某些医疗操作中无痛感的技术。麻醉学(anesthesiology)是运用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以消除患者手术疼痛,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麻醉药物属于有机化合物,被用于控制手术期间或手术后出现的疼痛。麻醉主要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大类,临床中医生会根据手术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式。
1.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一种使患者意识消失、全身无痛、肌肉松弛的麻醉方式,一般是通过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等方式给药,适用于那些大型手术,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保证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全身麻醉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它包括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苏醒三个阶段。
麻醉诱导:是让患者由清醒转为睡着状态的过程,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护士会开放静脉通路,麻醉医生会连接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设备,并给予面罩吸氧。之后为患者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药或者吸入麻醉气体,患者在给药后3~5分钟便失去意识,并进入睡眠状态。
麻醉维持: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没有意识、全身肌肉松弛,并丧失呼吸的力量,自主呼吸通常会消失。在患者进入全麻状态后,麻醉医生会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即在喉镜等插管器械的辅助下把一根气管导管经患者的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气管导管的另一端连接麻醉机,由麻醉机通过气管导管为患者输送氧气,帮助其呼吸。在此之后,麻醉医生会通过麻醉机给患者持续吸入麻醉气体,或通过静脉通路持续输注麻醉药物,让患者持续处在麻醉状态。此时就可以开始手术,整个麻醉维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手术时间的长短。
麻醉苏醒:当手术顺利完成时,麻醉医生会停止麻醉药物的使用,患者即进入麻醉苏醒期。随着患者体内麻醉药物的代谢排出,麻醉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待麻醉药物体内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就可以恢复自主呼吸,意识也会逐渐清醒。此时麻醉医生会将气管导管拔出,继续给患者面罩吸氧,并吸除口腔分泌物。待到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良好,意识完全清醒,认知能力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时,就满足了麻醉苏醒离室标准,便可以将患者送回病房。
除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外,全身麻醉还包括保留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它适用于一些时间短暂、伤害性刺激小、简单的手术操作和检查操作,比如人流手术、胃肠镜检查等。
2.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身体的某个部位,以阻断该部位的神经传导,发挥麻醉效果。此种麻醉方式主要用于小型手术或只需对特定区域进行麻醉的情况,它具有操作简便、对患者影响小、费用较低等优点。临床中比较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包括椎管内麻醉(阻滞)、神经阻滞、区域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和表面麻醉等,其中的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注射到椎管内不同层次,以确保手术区所在的平面失去痛觉,便于手术进行,一般是适用于下肢手术、腹部手术等。
二、麻醉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虽然麻醉在现代医学中已经非常成熟,但也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对手术进行与术后恢复均有很大的帮助。
1.麻醉不良反应有哪些?
胃肠道不适:全身麻醉后,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这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或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致。
机体异常发热:因麻醉药的抑制作用,患者可能会抑制体温中枢,无法及时调节体温就可能会出现发热的情况。
神经异常:若血液中局部麻醉药剂量超出自身耐受能力时,也可能会导致药物中毒,患者可能有头痛、头晕、耳鸣、惊厥、昏迷等不适症状。
过敏反应:有的患者可能属于过敏体质,在使用麻醉药物后易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休克等症状。
心肺功能抑制:麻醉药物可以抑制呼吸和心跳,导致缺氧或者低氧血症,让患者表现出胸闷、气短、心慌、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减少等情况,严重的话还可能出现呼吸暂停、心搏骤停等现象。
此外,局部麻醉还可能会导致局部麻木或刺痛,椎管内麻醉可能导致术后背痛等不良反应,这些也要加以注意。
2.如何做好预防措施?
充分的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心肺功能等,再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最合适的麻醉方式。对于小型手术,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对于大型手术,全身麻醉可能就更为适宜。
严密的术中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循环等指标,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麻醉药物的合理选择与使用: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注意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补液量。
术后关怀与随访:术后,医护人员应继续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为其提供必要的疼痛管理和康复建议,且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
总而言之,麻醉作为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技术,已经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无痛和安全的手术体验。通过了解麻醉的相关知识,大家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手术,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不安。相信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麻醉也将会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更好的手术体验和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定远县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