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的居家护理

谢祖迎

版次:A04  2025年03月11日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严重的心脏疾病之一,是由于心脏不能够有效地泵送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的需求,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为了保证日常健康,心力衰竭患者应该做好居家。本文通过科普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概念、如何有效的预防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的居家护理方法,以便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和指导,帮助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更好地管理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脏病,心力衰竭后心脏泵血功能无法满足身体的各个器官及组织的需求,导致机体代谢受到极大的影响,是由多种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而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综合。

临床上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左心衰竭是由于左心室无法将血液能够有效地泵出,从而引起肺淤血的表现,患者表现出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右心衰竭是由于右心室无法将血液顺利泵入肺部进行氧合,从而引起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全身性水肿及淤血性肝硬化的表现。

心力衰竭根据其心衰的类型而表现各异,包括胸闷、呼吸困难、疲劳乏力、水肿及心悸等,严重患者也可能会有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甚至心源性休克及猝死等并发症。

二、如何有效的预防心力衰竭

预防心力衰竭应该做的以下几方面:

1、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对于疾病的预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的均衡饮食,多食新鲜的蔬菜及水果,低盐、低脂及低糖饮食,避免多盐、高糖及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特别是要避免出现暴饮暴食,做到少食多餐。注重劳逸结合,每天坚持有氧锻炼,戒烟及戒酒等。

2、有症状及早就医:当出现各种心血管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以免导致疾病的加重,最终出现心力衰竭的发生,当自身出现气促、乏力、胸闷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排除心血管相关疾病。

3、定期体检:定期体检能够发现隐形的心血管疾病,通过健康体检能够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到了如指掌,当发现疾病后能够及时做到早诊断、早预防及早治疗。

4、合理用药:当不可避免发生心血管相关疾病后,及时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而引起心力衰竭。

三、心力衰竭患者如何做好居家护理

1、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心力衰竭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因此严格按照医生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切不可中途停药或不按医嘱用药。定期复诊了解疾病控制效果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合理饮食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合理饮食对疾病的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饮食上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特别是咸菜、腌制食品等饮食要禁食。应选择低盐、低脂及低糖饮食,避免食用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饮食上要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等。

3、合理运动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过量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容易导致心力衰竭疾病的复发,适量的体力活动可以帮助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整体健康状况。因此要注意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进行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机体的功能,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

4、注重休息和提升睡眠质量

患者充分休息及保障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提升自身的抵抗力及免疫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心力衰竭的复发,因此每晚保证7小时-8小时的睡眠时间,每天的作息时间尽量规律,尽量在每天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这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避免熬夜,不要过度劳累。

5、管理好自身的情绪

情绪激动会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引起心力衰竭的复发,因此保障良好的心理情绪也尤为重要。多与家人和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充分融入家庭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家人也要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交流,促进其不良情绪的释放。患者也要学会自我心理放松的方法,当发现自我情绪不良时采取听轻缓音乐、做深呼吸、冥想等多种措施进行情绪释放,使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当患者疾病复发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居家护理也尤为重要。居家护理中,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合理用药,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合理的体力活动,做到规律的休息与睡眠,并注重自我情绪的控制,才能减少疾病的复发,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单位系广德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