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我市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到各领域各行业安全生产,从消防设施维护到森林防火预警,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担当。这一系列行动不仅是对具体隐患的整改,更是对安全发展理念的再深化、再落实。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我市在督导检查过程中着重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和“统筹发展与安全”等理念,都体现着对“红线意识”的深刻把握。正如安全生产领域常说的“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只有时刻绷紧思想之弦,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多想一层、多看一眼,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责任落实是安全之本。从企业主体责任到部门监管责任,从属地管理责任到个人岗位责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是关键。比如,燃气企业监管、消防通道维护等工作,都离不开责任链条的环环相扣。“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山”,只有将责任压实到“神经末梢”,才能避免“沙滩流水不到头”的管理漏洞。
日常监管是安全之基。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从八公山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到商场消防演练,从学校食堂卫生检查到危化品存储管理,每一次细致的排查都是对风险的主动防控。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正在提升监管效能,如5G+数字工厂的实时监测、防火预警平台的智能分析,这些创新实践为“技防替代人防”提供了有益探索。
应急能力是安全之要。从完善应急预案到组织实战演练,从配备专业设备到加强培训教育,只有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才能在突发事件面前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比如,养老院消防验收、托育机构应急疏散演练,都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务实之举。“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应急准备必须着眼最坏情况、做足最好准备。
守牢安全底线需要久久为功。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的“标本兼治”,到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的“三年行动”,我市正以系统思维推进安全生产工作。这既需要“当下改”的举措,更需“长久立”的机制。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强化科技赋能、培育安全文化,才能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