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策略

刘 凡

版次:A04  2025年03月07日

手术室是外科医生治疗疾病的核心场所。从影视剧和医疗纪录片中,许多人对手术室有了一定的直观印象:紧张的工作氛围、明亮的无影灯、洁白或蓝色的墙壁、绿色的手术服等,这些画面往往给人肃穆而冰冷的感觉。然而,在手术室内,确实有一种“冷”常常被忽视,却对患者至关重要,那就是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它是指由于非医疗规划原因导致的患者核心体温低于36℃,医学上称之为围术期低体温。这种低温可能由术前身体状态、手术室环境、麻醉药物、手术操作及体液丢失等多种因素引起,对手术患者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将为您揭晓手术室里的“冷知识”,详细探讨围术期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并说明如何为患者创造快速康复的医疗条件。

一、围术期低体温的危害: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

2021年5月,安徽籍马拉松选手梁晶在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中,因遭遇极端天气导致体温骤降不幸遇难。这一事件深刻表明,体温对人体健康的至关重要。同样,在手术过程中,体温的稳定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和术后恢复。围术期低体温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围术期低体温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多方面的损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低体温会导致代谢紊乱,使“身体工厂”效率下降。人体正常功能依赖于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持续合成与代谢,而体温过低会干扰这些过程,术后恢复速度明显减慢。打个比方,就像电动汽车在寒冷冬季续航里程大幅衰减,跑得慢、跑不远,患者的身体在低体温状态下也难以高效运转。

其次,低体温增加心血管风险。当体温下降时,心脏维持规律跳动的代谢过程受阻,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如心跳紊乱。同时,人体为“保暖”会使血管收缩,心脏需更用力泵血以保持循环,这会加重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对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尤为危险。

再次,低体温会削弱凝血功能。外科手术中出血不可避免,人体内有一套精密的凝血系统负责止血。当低体温发生时,这套系统就像被按下“慢放键”,凝血过程变慢,手术出血风险随之增加,可能延长手术时间或增加输血需求。

最后,低体温像一个“免疫系统减速器”,削弱人体防御能力。它从多个环节干扰免疫系统对细菌的识别和清除,使术后感染风险显著升高。原先致病力较弱的细菌可能乘虚而入,引发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等,延缓康复过程。这不仅增加医疗费用,还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和心理负担。

二、围术期的“保暖秘籍”:多措并举保体温

为了应对围术期低体温,手术团队会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保暖措施,下面我们逐一介绍这些“保暖秘籍”。

1、详尽的术前访视

手术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会详细评估患者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基础疾病等。老年患者因体温调节功能和肌肉含量下降、瘦小体型者因缺乏足够的脂肪层保护、患有代谢功能下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都是低体温高危人群。针对这些患者,手术团队会进行内部风险提示,并通过术前访视告知患者注意保暖,进入手术室后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体温感受,以防低体温发生。

2、优化手术室温度

手术室温度通常控制在21℃—25℃,既防止细菌繁殖、保证无菌器械使用,又确保医护人员舒适。但对年老体弱或体格偏瘦的患者,术前准备和皮肤消毒时易发生低体温。因此,术前30分钟,手术室护士会将室温调整至更舒适的水平,并根据患者实时体温反馈动态调节,避免皮肤长时间暴露或消毒液带走体热导致体温下降。

3、术中多重保温措施

人体的热量主要通过皮肤散失,手术中保暖至关重要,手术室配备了以下多种“保暖利器”。

医用循环水加温毯:低体温高危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士会铺设循环水加温毯,通过稳定循环的热水维持患者体温,防止热量流失。

动力充气式保温系统:手术中,覆盖或置于患者体表的充气保温毯通过加热和空气对流,在患者周围形成暖气囊袋,确保患者体温稳定。

恒温箱:手术中使用的药物、血制品和冲洗液通常为常温,若直接输入患者体内可能导致体温骤降。因此,这些液体需通过恒温箱加热至37℃左右后再使用,可有效防止患者体温“断崖式”下降。

4、麻醉精确用药与监测

麻醉药物可能影响体温调节,麻醉状态下患者部分体温控制功能暂停,易致热量丢失。麻醉医师会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宜药物,减少对体温的不良影响。同时,手术室监护仪配备体温监测装置,实时显示患者体温变化,若发现异常,手术团队可立即调整保温策略,确保安全。

5、术后延续保暖保护

手术后低体温防护同样重要。术后患者需全程保暖,送至温度适宜的病房,避免二次低温损伤。病房护士会持续监测体温,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确保患者平稳过渡到恢复期。

三、围术期低体温防治的意义与未来前景

围术期低体温的防治是现代围术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术前评估、术中动态监测和多模式联合保温,医护团队能有效维持患者体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过程不仅需要先进设备支持,更依赖手术团队的密切协作和与患者的充分沟通。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体温管理将更加个性化,针对不同手术类型和患者特征,可制定更精细的保暖方案,如利用智能体温监测系统或可穿戴加热设备,进一步提升保温效果。这些进步将为患者筑起一道温暖的生命防线,助力快速康复。

围术期低体温看似小问题,实则隐藏大风险。无论是代谢紊乱、心血管危机还是感染风险,都可能成为手术成功的绊脚石。通过科学预防和团队协作,我们可以在无影灯下为患者营造“温暖如春”的环境。患者需积极配合医嘱,医护人员则应以专业和耐心提供支持,从术前访视到术后监护,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安危。让我们共同关注手术室的“冷知识”,用温暖守护健康,稳定的体温是生命运转的基石,在无影灯的光辉下,愿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迎来快速康复的新生。

(作者单位系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