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我国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加快推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重塑着社会各领域的运行模式,法学教育领域亦深受其影响。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这为法学教学建设与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法学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石,而法律硕士教育是法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法律专业人才的素质、推动法律职业的发展以及加强法治社会建设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必须顺应数字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为构建法治社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一是创新教学内容。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催生了众多新兴法律领域与问题,如人工智能、大数据隐私保护、数字货币监管等。法律硕士作为实用型人才,其所学必须与社会实际法律需求相匹配,因而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统计学等与法学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教学体系相对固定,课程更新存在一定滞后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整合上投入更多精力,紧跟数字时代法治发展步伐,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法律硕士的教育紧扣时代脉搏。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在数字时代,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广泛搜集具有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案例资源,充实案例教学素材库。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模拟法庭、法律谈判、法律咨询等模拟教学活动。模拟法庭可依据真实案例数据进行场景还原与角色模拟,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体验庭审流程与法律实践技巧;法律谈判与法律咨询模拟则可创设各种复杂的法律实务情境,锻炼学生的沟通协商能力与专业服务能力。学生还可通过汇聚了古今中外各类法律条文、案例、学术研究成果的在线法律数据库进行自主性学习,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可相应发生从知识传输到方法教学的创新变革。
三是保障实践教学。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现今法律硕士教学安排中,针对法律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开设了相应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校外实习。在数字时代,实践与理论学习的结合有了新的可能。通过建立实习管理信息系统,学校可实时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情况,实习单位可及时向学校沟通交流,学生可反馈自身的实习需求与问题。学校与实习单位可共同开发线上实习课程与培训项目,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实习指导与职业技能培训。利用视频会议技术,学校教师可远程参与实习单位的案例研讨与业务培训活动,实践导师也可在线为学生开展实务讲座与经验分享。
四是共享教学资源。在数字时代,可以打破院校与地域限制,加强法学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通过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法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互选互认、教学经验的分享传播以及师资力量的互补互促。例如,东部发达地区法学名校可将优质课程资源向中西部地区院校开放,同时选派骨干教师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开展教学示范与交流活动;中西部地区院校也可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学实践案例与研究成果分享出来,丰富法学教育资源的多样性。这些共享教学资源、促进沟通交流的举措,将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法学教育差距,推动中国特色法学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全国法学教育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数字时代为中国特色法学教学建设与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字时代这一背景下不断涌现出的新技术、新手段,积极推动法律硕士教学建设与改革进程,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法学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还将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系三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