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主题班会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法,是全面贯彻“三全育人”要求的重要抓手。主题班会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形式之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思想引领,打磨精品思政班会课程主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主题班会开展前应该考虑的根本问题。首先,要聚焦时代之变,积极组织辅导员、思政课老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聚焦思想引领,共同设置出符合时代发展和时代需求的系列思政班会主题。例如,以“国家安全日”为契机,可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加深学生对国家安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实践中主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以“宪法宣传周”和“民法典宣传月”为重点,开展法治宣传主题班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强化学生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以“主题党日”为主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成长营养、凝聚奋进力量。其次,在制定精品班会主题的同时,要注重其思想性、及时性和共情性,将其作为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努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导向。
多措并举,创新主题班会组织开展形式
高校主题班会组织开展形式是影响育人成效的重要因素,积极创新主题班会开展形式,注重针对性和操作性,切实提升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兴趣,努力形成互动式主题班会、实践式主题班会和体验式主题班会相结合的组织开展形式。一是通力协作,在互动中感受真情,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从容不迫地分享心得,常态化在主题班会上开展互动游戏和讨论环节,让学生既是聆听者又是讲授者,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真正帮助学生参与到主题班会中,使主题班会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二是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感悟真理,将主题班会贯穿到实践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成长。可以将主题班会开在社会实践路途上、志愿服务过程中、专业实习工作内、课外拓展活动中,这种实践式主题班会改变了以往固定场所的形式,真切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成长。三是躬身力行,在体验中实现真我,积极拓展主题班会开展方式,大力开展以模范宣讲、纪录片观看、电影播放、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为形式的体验式、沉浸式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自我、体会自我、实现自我,从而能够有效增强主题班会的育人成效。
统筹推进,构建主题班会系统内容体系
跟随时代进步,关注时代发展,高校应持续将主题班会规范化、系统化、课程化,积极组织辅导员、思政教师就主题班会内容体系进行深入讨论,使主题班会内容体系更具针对性和时代性,着力构建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主题班会内容体系。一是要注重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担当教育作为思想引领的重中之重,着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要注重做好学生成长导航,着力在入学启蒙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学习研究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快速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成才、健康成长观念。三是要做好学生安全守护,构建网络安全、日常生活安全、生命安全在内的安全教育体系,将其贯穿学生学习生涯全过程,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班会,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四是做好学生贴心服务,将心理健康、资助育人、就业帮扶、生活服务等纳入主题班会教育体系中,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增强学生在校期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凝心聚力,提升主题班会育人影响成效
育人成效是主题班会成功与否的重要表现,为提升育人成效,高校应在育人主体和主题班会影响深度、广度上出实招。一是拓展主题班会育人主体,积极构建以“3+N”为核心的育人主体模式,“3”即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学校党政干部,形成三者开展主题班会的常态化制度,打破以往只有辅导员作为主题班会育人主体的单一模式。思政课教师开展主题班会能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引导,党政干部开展主题班会能关注到学生所需,了解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加以针对性解决。“N”即学术大咖、道德模范、人民英雄、技能大师等各类群体,高校可以积极邀请一批优秀模范人物进校园开展主题宣讲。二是拓宽主题班会影响成效,注重延展性和启发性,积极利用新媒体资源,推进主题班会课程化,打造新媒体素材库,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新媒体技术运用培训,掌握视频剪辑、线上教学工具使用技巧,录制主题班会视频课程,按德育、智育、美育等分类整理,为班会随时取用提供便利。通过全方位、创新性地利用新媒体资源,主题班会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模式,不仅能深度融入学生学习与生活,全方位提升教育影响力,还可呼应思政课守正创新需求,双轨并行赋能高校育人工作。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3年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23年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教学创新团队”(编号:2023cxtd108)和校级科学研究项目“大禹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2024SK07)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系蚌埠学院)